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徐汉雄
站前马路被封,旅客只好翻越护栏出站;停车场排长队,大量旅客打不到车;有人做起了迷路旅客的生意,带路10块钱一次……这是记者近日在重庆西站看到的一幕。(据8月31日《新华每日电讯》)
重庆西站远离城区,旅客出站一般需要打车或坐公交。而公交线路大部分晚上九十点钟收班,而此时还有10趟高铁列车将陆续到达;因停车场长期拥堵,出租车不愿进来拉客;站前广场道路封闭,网约车难以靠近……让旅客简直是插翅难飞。
据了解,重庆西站“边运营,边建设”,工程最快要到2020年才能全部完工,意味着“出站难”将持续多年,有关方面称,望旅客理解支持。这真是让人无语。车站建成了,配套没到位,呼吁大家承受阵痛,这是有关部门推卸责任。让旅客来理解困难,为什么不能理解旅客的困难?任何建设是为了人,如果不能以人为本,不能照顾到旅客的便捷需求,又有什么意义。
即便是配套交通设施没到位,目前的出行难,也不是没有缓解的空间。比如增加夜间的公交班次、加大疏通力度解决出租车的排队难、增设临时出入通道等等。因车站像迷宫,附近村民从中看到商机,进站为旅客有偿带路,城管认为违规,其实这也让旅客的利益受损。其实,堵不如疏,与其禁止,不如组织志愿者引导旅客出行。总之,怎样方便旅客,就应积极去做,岂能听任旅客坐困愁城。
类似这样的出行难,并非哪一家车站所独有,只是程度表现不一。北京南站因候车大厅商业设施挤占了太多空间、站内排队等车时间太长、站外“黑车”横行堵塞交通……被人称为“北京难站”。不久前,多家职能部门在北京南站召开现场会,研究运输保障、交通秩序治理和服务提升等措施。其实,任何出行难,千难万难,只要管理细致、服务贴心,解决起来就不会难。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只要对症下药,敢于担当,不断改进,总能想到办法来破解难题。
迷宫的高铁站,只要服务不迷失不含糊,真正将乘客诉求放在第一位,又何愁不能让旅客走得明明白白,顺顺畅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