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用啥标准应该有个标准
2018-09-07 07:20: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近日,湖北食药监发布公告,卫龙等多品牌辣条违规使用添加剂,抽检结果不合格。生产厂家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君泰回应记者称,卫龙产品遵照河南省地方标准,合法合规,将对湖北食药监的鉴定提起行政复议。(据9月5日《新京报》)
    就一般认知而言,一个产品合格或不合格,就应该是红线一划,板上钉钉的,但在辣条界,这却成了一件难事。在湖北,辣条被归为“调味面制品”,按规定是不能添加山梨酸及其钾盐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这两种添加剂的,但是在河南,辣条被认为是“膨化食品类、糕点类”,添加这两样就没问题了。事实上,不止河南湖北,各地对辣条的归类和规定,均无统一标准。没想到,小小一包辣条,不仅成分复杂不清,现在连身份都扑朔迷离,让大家还怎么“吃包辣条冷静一下”?
    如果说,辣条有问题,吃了伤身体,当然应该严查严罚。但专家都说了,这是个标准问题,不是食品安全问题,这就容易让人犯糊涂了。有人觉得,辣条是河南产的,用河南的标准没毛病,也有人觉得,你既然在湖北卖,按湖北的标准查,理所应当。
    较真还是要较真的。据统计,截止到2016年,辣条行业年生产销售额从2009年的170多亿元,上涨至510亿元,甚至远销海外。市场迅速膨胀,问题也迅速暴露。2015年至2017年,全国有15个省份共计131家辣条生产企业的195批次辣条上了食药监局的“黑名单”,而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是主要原因。
    所以,辣条的真实身份究竟如何定义,怎样的标准才更安全更合适,不能一团乱麻。其实,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了辣条属于“调味面制品”,也就是说,湖北的标准靠谱一些。
    其实,对于企业而言,标准高一点,要求严一点,对长远发展有益无害。没有规矩,终究不成方圆。标准存在的意义,是让事情变得简单清晰,而不是把人搞得云里雾里。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让国家标准快快落地,给辣条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