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专家在人工血管里换“心大门”
2018-10-20 07:20: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刘迅通讯员刘坤维)27年前,焦先生更换的一根“人工肺动脉”再次堵塞,右心、右肺衰竭,每晚只能跪趴着睡觉。为了延续生命,武汉协和医院专家冒险撑开脆弱的人工血管,并更换心脏“大门”。昨日,患者已能下地。据悉,这是全球首例在人工肺动脉管道内植入肺动脉瓣膜术。
    43岁的焦先生是武汉人,出生就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供血、供氧通道被堵,全身发紫、呼吸困难。直到27年前,焦先生开胸植入人工血管,得以重生。1年前,焦先生反复胸闷、缺氧。近半年来,焦先生走路气喘,下肢水肿严重,皮肤发黑。令他痛苦的是,每晚只能躬身跪趴着睡觉。
    今年5月,焦先生来到武汉协和医院求诊。该院心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发现,焦先生严重缺氧。排查发现,由于27年前植入他体内的人工血管老化,管道内多处狭窄,血流不畅;同时,管道内没有“心大门”辅助,血流返回右心房容量负荷大量增加,右心严重扩大,几乎停跳,右肺也随之衰竭。
    董念国教授说,如按传统治疗,除了心脏移植,只有再次开胸,重新植入人工肺动脉瓣。而以焦先生心肺功能的状况,二次开胸手术不仅难度大,且非常危险。如果不治疗,则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衰甚至猝死。
    该院心外科介入团队多次讨论认为,患者要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只有介入手术。但焦先生的这根“人工血管”严重钙化,十分脆弱,血管内壁很难承受手术。因国内从未做过此类手术,没有任何范例参照。专家商讨近半年,修订了十余种手术方案,最终决定先用球囊撑开狭窄的血管,再植入一枚特制的生物支架。
    10月8日,焦先生进入手术室。该院的尚小珂副教授、陈澍副教授守在一旁,万一出现意外情况,可随时转为外科手术抢救。由于人工肺动脉的接口角度不同,普通导丝强度不能撑起血管,术中临时改变方案,专家送入两根特硬导丝,将区间血管尽量绷直,成功将瓣膜运至钙化的人工肺动脉。当即,血液反流被阻。
    手术持续4个小时,过程顺利。隔天,焦先生拔除气管插管,一周后全身水肿、紫绀消退,终于可以平卧睡觉,昨日已能下床遛弯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