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柯称通讯员吴江龙张晶实习生马雨欣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曲严
四岁的汉马,更加“楚楚动人”——昨日,展示荆楚文化的编钟,首次在汉马赛道边响起,用穿越千年的天籁之音,为全马冲刺阶段的选手们加油助威。
楚天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受邀演奏编钟的其中一对选手是夫妻,女方是武汉大学“珞珈乐跑团”团长梁涛,男方是华中科技大学“奔跑者联盟”骨干罗志东。看来,著名的同城双星高校,还真是形影不离。
夫妻档携手奏编钟
设在汉马赛道36.4公里处的音乐加油站,一定是全部40多个音乐加油站中最特别的——一套来自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复制品,足以震撼中外选手;十余名演职人员身着汉服,用编钟、古筝、箫等乐器演奏着独具楚风汉韵的曲目。
上午11时13分,梁涛和罗志东双双跑到这里。他们调整呼吸后,拿起特制的小木锤,在编钟上合奏了一曲《友谊地久天长》(如图)。乐曲不长,夫妻俩却敲得格外认真。梁涛告诉记者,为了这次表演,他们赛前曾三次到省博训练。
省博编钟老师石江珊介绍,两人每次都是利用中午的时间训练,每次一个小时。虽然他们第二次练完后已经基本掌握,他们还是主动要求加练了一次。“我们没敲好丢人是小事,可不能让中外选手误认为编钟奏乐不好听。”罗志东说。能在家门口的赛道边演奏最具荆楚特色的乐器,他和妻子都非常自豪,希望此举能吸引更多人了解湖北的历史。
妇唱夫随快乐奔跑
其实,在武汉跑友圈里,梁涛和罗志东夫妇的故事,早已传为佳话。
46岁的梁涛是武汉大学老师,50岁的罗志东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公司经营者。2016年,把女儿送入大学后,梁涛开始马拉松之旅,赣马、汉马、北马,一场比一场成绩好。2017年,丈夫罗志东坐不住了,开始拜妻子为师,从5公里跑练起,半年减重15公斤。
两人并肩奔跑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珞珈山、东湖绿道、沙湖公园等处,也出现在国内多个城市的赛道上,一年合计要跑4000多公里。
这次汉马,是夫妻俩第七次携手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他们说,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中年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阳光心态。“在我们身边,推掉饭局、停下追剧、戒掉麻将,选择长跑的同龄人越来越多,这是我们最欣喜的。”罗志东说。
各自跑团领军人物
采访中,梁涛和罗志东都不愿多谈自己,而是说:“多介绍介绍我们学校的跑团吧!”
原来,梁涛是武汉大学教工跑团“珞珈乐跑团”团长。为了统筹协调跑团的各项工作,她牺牲了很多业余时间,每年汉马前更是忙碌;罗志东则是华中科技大学官方跑团“奔跑者联盟”骨干成员。该跑团以在校学生为主,在以90后、00后为主的团队里,已经“知天命”的罗志东却是最积极的人之一。“跑团是个小社会,能让我们看到各种精彩的人生。”梁涛说。以前参加各地马拉松赛事前,武大、华科两所高校的跑友很少互动,现在由于夫妻俩的关系,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热闹场面。“我们也算是为同城双星高校的友谊,做出了贡献。”梁涛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