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守护逝者最后火光
2019-01-09 17:39:45 来源:汉网
从三次立功受奖的优秀战士 到麻城殡仪馆火化工
 
\
图为:徐申权在工作中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 通讯员曹华 袁悦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中灿
 
炉膛里那束升腾的火光,是人生最后的终点。徐申权站在炉膛前,守护着逝者生命中最后一次远行。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做了近15年。
 
徐申权是麻城市殡仪馆火化工。2003年从部队转业后,他就一直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着。前不久,在中宣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举行的“最美退役军人”评选中,他入选2018年20位“最美退役军人”。
 
15年送走1.3万名逝者
 
在部队的徐申权,是一名优秀士兵。他1987年入伍,服役期间表现优异,被送到石家庄学习光学技术。学成归来后,他是全团当时唯一的光学技师,负责观瞄仪器的维修保养。在部队期间,他三次荣立三等功。
 
2003年,34岁的徐申权转业回到麻城老家,被分配到麻城市殡仪馆。家人都不同意他去殡仪馆上班。一位老战友当时在广东做生意,向他发来邀请:“跟着我干吧,保证你能过上好日子。”
 
但徐申权最终还是选择做火化工。他说,当时家里经济负担重,父母身体也不好,需要他的照顾。另外,他曾是军人,即使脱掉军装,也不能当逃兵,既然组织安排了这份工作,他就要把它做好。
 
徐申权还记得,他送走的第一位逝者是一位老人。扶正遗体时,他感到头皮发麻,不知道如何用力。在师傅的带领下,他艰难地完成了任务,当晚连饭都吃不下,久久不能入睡。
 
但他不服输,像在部队时一样,选择从头学起。麻城市殡仪馆建于上世纪60年代,设备陈旧。火化车间没有空调,冬天要保证火化效果,只能紧闭门窗,灰尘很大;而夏天像火炉一般,待几分钟就浑身湿透。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他先后送走了大约1.3万名逝者。他多次被麻城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获得黄冈市道德模范、民政系统先进个人、麻城市十佳共产党员等荣誉。
 
用真诚改变人们的偏见
 
徐申权也在这里送走了自己的父母。他说,看到同事们轻手轻脚地为老人整理衣冠,他深受感动。同时他也反思:今天自己作为遗属,体会到同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服务,明天面对他人,作为一名殡葬人,他也应该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
 
徐申权的真诚,慢慢改变着一部分老百姓对殡葬人的偏见。2007年8月的一天,一位遗属目睹徐申权为老人整理寿衣、整容、火化、装骨灰的全过程,看到他那样认真、敬业,感动之余,在仪式结束后对他行了跪谢礼。
 
当火化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徐申权仍不够自信,他向亲朋介绍自己的工作时,会模糊地说“在民政局工作”,战友聚会、亲友结婚,他也很少参加。
 
2011年,一位退役战友务工回乡,请徐申权聚一聚,照例被徐申权以工作太忙为由拒绝。“网上和报纸上都登了你的新闻,大家都知道你是干嘛的,没什么不好意思,况且你还干得那么出色。”战友说。这句话打开了徐申权的心结,他欣然赴约。
 
徐申权说,工作中,遗属的理解和支持,是对他最大的鼓励。每当有遗属对他说“谢谢你,辛苦了”,他都会非常感动。
 
业余时间做义工三年多
 
女儿上大学后,徐申权的业余时间多了起来。三年前,他加入了麻城市义工联合会。“我没有特别的想法,就是想多做点有意义的事。”他说。三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麻城的各个乡镇、福利院、特教学校等,尽力帮助弱势群体。他也因此多次获得“优秀义工”“十佳志愿者”等荣誉。
 
在麻城市殡仪馆,同样是转业军人的张金安负责遗体接送,不仅24小时随叫随到,还要参与遗体打捞等常人避之不及的工作;原车间主任江培成,在火化工岗位工作近11年,2003年,一位因“非典”去世的患者需要火化,在缺少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他主动上前完成工作。
 
今年,徐申权当上麻城市殡仪馆副馆长。在这个只有12名职工的地方,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熟悉的一线岗位。采访结束后,他领着记者参观正在建设的新馆。这座新馆按二级殡仪馆标准建设,计划明年完工。“到时,场地容量、设备条件都会大大提升,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徐申权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