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加冕"国家级
2018-05-16 23:07:00 来源:荆楚网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

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彦睿)5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入选。

图为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

杨胜伟积极致力于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教学推广,在历代传承的制茶技艺基础上,经过50多年实践总结,他对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进行统一规范和标准化梳理,先后培养茶学专业学生1200多名,其中掌握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者400多人,培训茶叶企业恩施玉露制作技术工人200多人,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保护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链接>>

杨胜伟与恩施玉露茶的不解之缘

恩施玉露:恩施市的三张名片之一,“恩施玉露”已香飘神州,名扬四海,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虽年逾八旬,但精力充沛,仍在恩施玉露制作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产业发展的路上一路前行。

研习茶艺“首开先河”

1959年,在恩施农校毕业并留校任教的杨胜伟前往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深造,学成以后,他放弃优越工作条件,回到恩施做了一名茶学专业的中专教师,开启了与茶的不舍情缘。

在教学中,杨胜伟深入研习各种茶树的种植、茶叶采摘和茶叶加工技艺,尤其对恩施玉露情有独钟。

杨胜伟发现,恩施玉露的加工工艺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字资料可参阅。于是他决心写一本恩施玉露的专著,突破恩施玉露技艺传承和产业发展的瓶颈。

下定决心,杨胜伟更加注重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结合,并翻阅大量的资料和书籍,走访众多茶农和老茶人,经过10多年摸索、研究和总结,1972年,《恩施玉露生产技术》面世。

杨胜伟于2014年写成《恩施玉露》专著,首次提出加工恩施玉露的“工艺温度域”概念和“偶数法则”,确立了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的理论体系,规范了操作技术规程,为技艺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推介品牌“鞠躬尽瘁”

重铸恩施茶的辉煌,杨胜伟倾尽所有功夫。参与恩施玉露地方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参加国家举行的“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论证会;参与央视关于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的拍摄宣传;奔赴多地参与茶会和茶展,加大恩施玉露的宣传。

退而不休,退休近20年,杨胜伟从未忘记责任,身体力行,经过一代代茶人的努力,恩施玉露走俏海内外。

2017年,恩施市茶叶面积达到34.5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干茶产量2.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7亿元,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恩施玉露”品牌价值达15.27亿元。

传承技艺“桃李满天下”

品牌价值的提升,恩施玉露在市场站稳脚步,如何传承技艺,成了杨胜伟的“心头结”。技艺不断代,杨胜伟扛起了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传承的“大旗”。

在茶企亲身示范恩施玉露茶的制作过程;在茶园讲授鲜叶的采摘技术;在学校为学生进行茶艺演示;在旅游景点现场制作恩施玉露茶。传承路上不仅让技艺留下,更是“桃李满天下”,五十多年来,培养茶叶专业学生1080名,其中掌握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者392人,培训茶叶企业恩施玉露制作技术工人196人。

为更好让玉露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得到传承,恩施市多措施让技艺“留下”,2014年,恩施市公开选拔“恩施玉露”茶传统制作技艺第三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9月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及恩施玉露博物馆在芭蕉乡“迎客”。2016年,在新型职业农民茶叶生产经营培训中,将玉露茶制作纳入培训内容。恩施市也组织多次活动,让“恩施玉露”技艺传承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保住历史留下的“财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彦睿 通讯员伍功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