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梅雨期结束 整体防汛抗旱压力丝毫未减
2018-07-11 07:43:00 来源:湖北日报

原标题:湖北的梅雨期结束了,对防汛抗旱意味着什么?

7月10日,湖北省梅雨期结束,正式进入盛夏时节。梅雨期结束,防汛压力是不是减轻了?

对此,省防办表示,梅雨期是指大范围的、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雨天气,降水量比较大,容易形成类似2016年的内涝灾害,防汛压力大。出梅以后,我省境内大范围持续性的降雨减少,发生内涝几率降低。但是,从我省整体防汛抗旱形势来看,压力丝毫未减。

从长江干流防汛来看,梅雨期结束后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长江防汛的关键时期(俗称“七下八上”),在8月中下旬也有发生极值洪水的可能。7月中下旬,经过梅雨期的多轮强降雨后,长江中下游干流、部分支流以及湖库的水位抬升,8月雨带北移,长江和汉江的来水增加,长江干流容易形成洪水。从历史来看,我省长江干流汉口站1931年、1954年和1998年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中下旬,所以出梅以后,长江干流的防汛压力不会减小。

从省内中小河流湖库防汛形势来看,梅雨期结束后,紧接着是夏汛和九、十月的秋汛。与梅雨期相比,夏汛时期,我省更容易发生短时局部强对流天气,在局部形成暴雨或特大暴雨(俗称“坨子雨”),给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防汛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还易造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和山洪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梅雨期降雨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等,气象部门一般更易作出较准确的预测预报,水利部门也更容易提前部署,做好防范工作,而局部坨子雨准确预报更难,降雨点多,水利部门更难提前部署安排,对前期蓄水多的地区,防汛压力比较大。从今年来看,由于去年汉江秋汛后,水库水位较高,今年春季降雨较多,水库水位进一步上升,加上春季降雨多,灌溉用水减少,所以截至今年6月,我省水库蓄水总体偏多三成,梅雨期结束后,更需加强防范坨子雨。

此外,梅雨期结束进入盛夏以后,我省也有伏旱和秋旱的可能,湖北防汛、抗旱的压力都不轻。2011年到2014年,我省就出现旱涝双重压力。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主汛期6月到8月,我省大部降雨偏少一到三成,出梅后的13日到20日,随着副热带高气压带的进一步加强,我省将出现晴热高温天气,局部气温可达38℃到40℃。

省防办表示,梅雨期结束并不意味着防汛的压力减轻,而是防汛的关键时期,各地更不能松懈,各级部门要抓紧抓实防汛抗旱工作,确保河湖安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祝华、实习生梁阿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