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谢沛霖 喻锎
90岁,一周5个半天门诊安排得满满当当,年接诊患者过万人。1月4日,在患者口中享有“孙皮肤”称号的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专家孙曾拯教授,迎来从医第70个春秋。上午,满头银发的孙曾拯顶风冒雪照常应诊。他说:“一个医生,不论何时何地,看病就是天职。”
7时50分,到达皮肤科2号专家诊室,脱下厚外套穿上白大褂,提前等候病人。这样的习惯孙曾拯“守”了70年。儿时,孙曾拯在从事中医的父亲影响下,立志从医。1948年,他进入河南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孙曾拯来到武汉,放弃原本的科研工作,成为一名普通医生。此后,在孙曾拯的带领下,皮肤科率先在全国建立真菌、病理和免疫学实验室,最先在国内报告早期获得性梅毒病例,领衔攻关数十种皮肤疑难病,并形成治疗标准向全国推广……一直坚守在治疗一线的孙曾拯,用钻研、医术、医德,赢得了无数患者的口碑。
4日8时整,38岁的周先生第一个走进孙曾拯的诊室。上周他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非要请孙曾拯确认才放心。一名三四个月大的宝宝患了湿疹。孙曾拯主动抱过孩子,用臂弯护着,轻放在膝盖上仔细观察孩子的红疹。孩子妈妈感动地说:“把孩子抱在怀里看病的医生,以前没遇到过。”
一位看完病准备离开的患者,为表感谢,悄悄将一盒营养品放到孙曾拯桌下。孙曾拯一把拦下,微笑谢绝:“您别让我破了几十年的规矩。”每年,都有人想用高薪聘请孙曾拯“走穴”,“只要打您一个牌子就行了,报酬分文不少”。可孙老从没答应过。
一上午,患者接龙似的来看病,老教授“加号”接诊一倍患者。12时20分,看完最后一位从广州赶来的女患者,孙曾拯才回家吃饭。皮肤科门诊量年过百万人次,许多医生都感到很累。曾有人建议:门诊限几天号吧。孙曾拯不答应。“限制病人看病,方便我们自己?不行!”
在学生们眼里“孙老师是个医痴”。皮肤科医生童中胜说,去年初孙老腰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医院,“探望他时,老师泪流满面地担心自己再也坐不起来,不能给病人看病。”2016年,脚骨折的孙老,休息不足半个月,自己拆了夹板,跛着脚上门诊。
从医70载纪念会上,孙曾拯说,自己人生前30年为学习期,中间30年为创业期,此后都是当医生的就业期,他要用60年积累的经验,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