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箍桶匠
2018-05-02 07:15: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 田秀明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我的记忆里,家中提水挑水用的水桶,泡脚用的脚桶,洗澡用的澡桶,以及方便时用的马桶,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都是木头做的,一代一代传下来,黝黑发亮,已分不清木头原有的光泽。
    水乡小村,每隔十天半月,悠长的小巷里,总会响起“箍桶——箍桶——”的吆喝声。箍桶匠是外乡人,挑着担子,一头是工具箱,一头是小马扎,晃晃悠悠地一边走一边吆喝。庄上人家有水桶漏水的,断了箍的,或者是需要箍新桶的,远远地招呼一声,箍桶匠便笑嘻嘻地迎上去息了担子。
    箍桶匠随便找一处树荫,或是墙角的空地,就摆开了做活计的作场。箍桶匠的工具箱是个百宝箱,形形色色的工具,刨子有内圆刨、起底刨、座刨、抽刨、滚刨、龙凤刨等,锯子有粗齿锯、细齿锯、爬锯、洋钿锯等,凿子有斜凿、圆凿、板凿等,还有斧子、榔头以及钻孔用的拉线钻,摆满了一地。箍桶看似简单,也是一门手艺活,一只木桶由几十块弧形板拼成,每一块板的长短厚薄都要保持一致,这样拼起来才能斗缝合榫。上箍也有讲究,箍的松紧度全凭手上的功夫,箍松了桶会漏水,箍紧了容易炸箍。“落底”就更难了,要通过开槽才能将底板装上,稍一疏忽就会造成漏水隐患。
    箍桶匠的手艺不错,箍出来的木桶个个滴水不漏,有模有样。箍桶匠在庄上也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十天半月没有听到箍桶匠的吆喝声,庄上的人家便开始念叨。那个时候,庄上人家女儿出嫁,陪嫁品里“三圆”是必不可少的。“三圆”即水桶,脚桶,马桶,“圆”与“元”音相谐,有“三元及第”之说。女儿要出嫁的人家,早早地就请来箍桶匠,准备上好的杉木。开料、推刨、开眼、钻钉、落底、箍桶、嵌油灰、上桐油,十几道工序,箍桶匠要忙上好几天。“三圆”做好后,箍桶匠忘不了给主人家说上几句道喜的话。做好的“三圆”晾上几天,主人家会刷上一层朱红色的油漆,红红火火的,期盼着女儿风风光光出嫁的那一天。
    这些年,家中洗菜淘米,洗澡泡脚用的器皿都换上了搪瓷的、塑料的,甚至是不锈钢的。讲究的人家装修了淋浴房,安上了抽水马桶,那些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木桶,只能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被束之高阁。庄上那悠长的小巷里,再也听不到箍桶匠抑扬顿挫的吆喝声。
    前些时,妻子网购了一只泡脚桶,木质的。嗅着木桶的清香气息,我的脑海里仿佛又传来了“箍桶——箍桶——”的吆喝声,熟悉而亲切,只是这一声声吆喝在我的记忆里渐行渐远,渐行渐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