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足球书写的精神生活史
2018-06-15 07:20: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公平、自由、阳光,平等竞争、共同合作,相互融合、促进交流,世界杯里有宏大叙事,但对每个个体而言,对无数普通人而言,世界杯缀起的历史,就是一部用足球书写的人的精神生活史。

    世界杯来了。
    2014年的时候,有媒体做了一则报道,关注的是一些不看世界杯的人群。人的趣味偏好各异,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属正常,但仍然无可否认世界杯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当今世界,竞技体育门类众多,“世界杯”这三个字,已经不需要再专门加上“足球”的前缀;运动盛宴琳琅满目,能像世界杯这样,包容各个族群色彩斑斓的情感,跨越地理、肤色、语言调动无数人的激情,展现摇人心旌的魅力,并不是太多。
    公平、自由、阳光,平等竞争、共同合作,相互融合、促进交流,世界杯里有宏大叙事,但对每个个体而言,对无数普通人而言,世界杯缀起的历史,就是一部用足球书写的人的精神生活史。
    许多中国人的世界杯记忆始于1978年。这个年份,正是古老的东方大国改革开放走笔的时刻。物质还不算富裕的年代,啤酒还没有成为标配,电视转播信号也不太稳定,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世界杯”这三个字,但球场漫天飞舞的纸屑,传奇射手肯佩斯飘逸的长发已经让国人印象深刻,“足球这样令人疯狂,男人也可以留那么长的头发!”九英寸的黑白电视,让人分不清各个球队球衣的颜色,但仍无改于济科、普拉蒂尼、“金童”罗西等一批正值鼎盛时期的球星,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开始了中国观众与足球运动的精神沟通。
    标记时间有很多方法,某种程度上说,世界杯也构成了人们记忆时间的一个重要索引。一个个四年,带走了多少人风华正茂的光阴,零花钱拿来买杂志,卧室里贴球星的海报,喜欢的球队,为它哭,为它笑。一个个四年,区分了一个人的不同成长阶段,区分了一个人的生活场景,上班一族也好,学生群体也罢,不管是独自一人守着电视,还是在公共场合盯着高清投影屏幕,不管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还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观战,不论真球迷还是看新鲜、凑热闹,不论有没有自己国家的球队,一个个如约而至的四年,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连在了一起。
    世界并不完美,一项有着强大影响力的竞技体育运动赛事,总是会被投以解决世界深层问题的期待。2006年世界杯开幕那天,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多么羡慕世界杯》,思考了世界杯对于各个国家平等参与、相互交流的成功实现。我们看到,足球运动的比赛规则、赛事体制、积淀的成熟运转方式持续带来有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启示。我们也要看到,占地球总人口一半的人因为一只足球在精神上共聚一堂,在生活空间中为它留有一个位置,年复一年,涵养的持久绵长的阳光能量。
    根据国际足联的数字,2010年和2014年世界杯的观众分别约有32亿人,今年夏天的世界杯估计能吸引到34亿观众。如果我们看到这个庞大人群并不只是足球运动的观看对象,而是作为人类大家庭的成员在不同的土地上成长生活,就要看到足球书写的人的精神生活史,汇流在一起,承载的美好与厚重。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