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泳池卫生要监管也要服务
2018-06-19 07:19: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 木须虫

    暑期天气炎热,在泳池里畅游一番是不错的解暑方法。不过,泳池水质如果不达标,将对游泳者健康造成损害。近日,北京开展夏季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专项行动,已有上百家游泳场所安装了电子监管系统,市民可以实时了解水质情况,如遇到泳池水不达标等状况,可向卫生监督部门投诉举报。(6月18日《新京报》)
    夏季公共游泳池时常人满为患,像“下饺子”,加之部分泳客的卫生陋习,泳池水脏是由来已久的痼疾。不干净的池水是夏季皮肤病和眼科疾病患者季节性激增的元凶之一。
    泳池不卫生很大程度源于监管的缺位,以及游泳池点多面广动态监测管理的困难。针对这一短板,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信息技术实时检测水质、同步传送数据、即时跟进管理、公开接受监督,的确大幅度降低了监管的成本、提高了监管效率。但是,技术与模式也不是万能的。国家制定的《泳池卫生标准》共有12项指标,应对监管的在线监测,并不排除人为干扰的可能,泳池通过注入净水改变探头周边水质,影响检测数据,并不是难事;另一方面,水质不是泳池卫生监管的全部,还包括游泳者健康管理、游泳前消毒等泳池运营者落实卫生防范措施,都需要督促泳池运营落实到位。
    把泳池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最好的办法是加大消毒的力度和换水的频率,保证水体的卫生和洁净,但这更是成本命题。一个标准游泳池约2000立方米,虽然各地用水价格不等,但一池水的成本会超过万元,还未包括电费和人工费、消毒药品费等。许多游泳馆为控制成本,在卫生、安全等程序上“偷工减料”屡见不鲜。
    监管需要技术手段,但是技术手段不能替代监管,在完善电子监管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加大对泳客卫生习惯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巡查、抽查、执法管理的工作机制,并通过一些必要的政策鼓励,督促泳池落实卫生管理责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