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应绷紧人才质量这根弦
2018-06-26 07:21: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是对当前畸形教育现状的精准概括。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直指出大学教育“松弛”的普遍现状,也传递出要注重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鲜明导向。

    近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并提出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是对当前畸形教育现状的精准概括。对中小学生有效“减负”与对大学生合理“增负”双向并进,有利于保障教育体系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稳定性。因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应是一个层层递进、平稳过渡的过程。从高中阶段步入大学殿堂,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氛围,往往会发生深刻变化。脱离“三点一线”、学业繁重的高中生活之后,不少学生会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里尽情“放飞自我”。睡懒觉、打游戏、翘课、社交娱乐……这样的大学生活看似多姿多彩,人生航向却也在虚掷光阴中变得模糊。学习没热情,考试靠突击,论文请代写,在“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背景下,大学生奋斗动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很容易产生学习断档的现象。
    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承续着基础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它不仅关乎教育事业发展的质量,也关乎人才强国战略的成败。“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对大学生合理“增负”,直指出大学教育“松弛”的普遍现状,也传递出要注重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鲜明导向。大学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本科教育不受重视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严重后果,是包括大学在内的全社会都要共同认清的问题。“混日子”混不到真学问,“混文凭”混不出真本领,学生的能力水平,终究将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得到检视。
    给大学生合理“增负”,并不是对大学生增加额外负担,而是实现大学育人功能的基本要求。大学作为孕育人才的高地,要时刻绷紧人才质量这根弦。止步于传统刻板的教学模式、“重研轻教”或“教授不教”,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只专注于有多少个博士点,发表了多少论文,学校排名是否靠前,反而抛弃了人才培养的使命,类似现象的存在正将本科教育拉离正常轨道,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的紧迫性和严肃性。学生要回归常识,刻苦读书学习;教师要回归本分,潜心教书育人;高等学校要回归初心,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要回归梦想,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合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千禧宝宝”即将迈入知识的殿堂,不能怀有进了“保险箱”的心态,而要带着危机意识放眼于明天,用更多的时间认知自我、认知未来、认知世界,花更多的精力提升学识、提升能力、提升素养,主动给自己“增负”,为实现人生出彩打下牢靠的基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