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缘何一座难求
2018-07-03 08:37:00 来源:湖北日报
    □ 艾丹
    近日,武汉市各老年大学开始2018年秋季招生报名。有的老人凌晨4点开始排队,有的连续几季报名失败,辗转多所学校均失望而归……老年大学一座难求,成为横亘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面前的时代考题。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看似属于老年大学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实则是老龄化社会中养老新问题、新矛盾的突出表现。新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对幸福晚年生活有了新的定位,很多老人希望从家里走出去,通过读老年大学等方式来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融入社会生活。一方面是老年人对多姿多彩精神生活的渴望,另一方面是文化养老、教育资源的供不应求,两者对比强烈,折射出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短板所在。“老有所养”是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部分,其不仅是物质保障的概念,也包括精神保障的范畴。以前关于老有所养,社会关注更多放在养老金上调等物质层面,那么,新时代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突出表现在求知、社交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中。这实际上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反映出老年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认识这些新变化、新需求,我们才能准确抓住养老保障中新问题和新矛盾的症结。
    尽管武汉的老年大学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依然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的需要。这说明,对老年人精神世界和健康生活的渴望,各级政府必须估计更充分、准备更充足,对教育资源调配更合理,才能跟上老龄化社会的脚步。不仅是武汉一地,这也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如何扩大老年大学的普惠性,如何在紧张的文化养老资源上实现分配公平,又该如何解决老年大学“老人”不毕业、“新人”进不去的尴尬?这都关系到老年人真实的获得感。
    有人觉得,在幼儿入园难尚未完全解决好的今天,大谈老年大学入学难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学习知识、追求更美好、更有质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不分老幼。老人和小孩都是社会中最需关怀的群体之一,善待老人不仅是出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孝”,更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彰显,是社会民生保障含金量的体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