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7月11日开始访问欧洲行程: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再访问英国,最后在芬兰见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访问前夕,特朗普批评欧洲国家在军费开支上“不出力”、在贸易问题上“占美国便宜”,此次到访被认为“来者不善”。
当前美欧贸易摩擦可能升级的背景下,欧洲方面最为担心的是,特朗普可能进一步在贸易问题上对欧盟施压,包括把贸易和安全问题挂钩,或与单个欧洲国家达成双边协定等,对欧洲“分而治之”。
二战结束后至今,由美国领导的北约保证了欧洲安全,也让欧洲可以减少防务开支,转而用于发展经济和提高社会福利。出于维护冷战期间以及之后的联盟利益,过去美国总统几乎不会拿“安全问题”施压欧洲。
特朗普上台后改变了这一立场,开始把美国在欧洲承担的安全责任与美欧贸易摩擦挂钩,认为欧洲要么增加军费开支,要么在贸易问题上让步。预计,北约峰会期间,特朗普和欧洲领导人之间将就此展开交锋。
访英期间,特朗普将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讨论英国脱欧后与英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前景,显然有向欧盟叫板的意味。
目前,双方最大分歧源自特朗普不断提及的防务开支问题。在他看来,北约各成员国的“公平”付出可以简化成一个数字,即到2024年各国防务开支要占到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上个月,特朗普政府给德国、比利时等8个北约国家发出“催款函”,继续就防务开支施压。
特朗普定于16日与普京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会谈。由于“特普会”紧接着北约峰会,欧洲方面担心,如果特朗普与普京达成某种协议,可能会牺牲欧洲国家的战略利益,损害欧洲安全。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和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欧洲和美国都对俄罗斯采取了严厉的全方位制裁。如果美俄关系出现重大变化,势必会弱化北约存在的价值,同时令欧洲国家在对俄关系上陷入被动。
尽管隔阂日深,欧洲不可能和美国真正决裂。俄美可能走近,却难以真正“拥抱”彼此。
从硬实力来说,欧洲长期依赖由美国负担70%开支的北约“保护伞”,享受“国防红利”,得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经济和社会福利建设上。
就美国而言,它也不大可能真正“弃欧亲俄”。美国国内民主、共和两党主流仍对俄罗斯高度戒备,把后者视为竞争对手。
(综合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