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做实问政的“里子”
2018-08-10 07:30: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问政”,问的对象是“政”,“政”的很多问题,比如庸、懒、散、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往往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中央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切中的就是易复发、易反弹的顽瘴痼疾,要求的就是抓常抓长。

    今年的武汉电视问政已经“开考”,首场曝光的营商环境“肠梗阻”问题,让人看到企业之痛、发展之困。
    电视问政是武汉的一块牌子。但年复一年,有的人也心生疑惑,以前曝光的问题,换了地方再度出现,过去整治过的问题,如今又似曾相识燕归来,把历年曝光的问题串起来,虽然具体的时间地点不同,但似乎有不少都是“熟面孔”。电视问政这样进行下去,会不会审美疲劳?人们还能不能对电视问政保持恒久的信心?
    电视问政年年进行,一些类似的问题在问政中反复出现,如何破解缓解了表象但痼疾未除,看到了病灶却没有挖掉病根的症结,这是人们的关切所在,也是问政持续开展所面对的问题。但也要看到,“问政”,问的对象是“政”,“政”的很多问题,比如庸、懒、散、软,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往往非一日之寒,解决起来也非一日之功。中央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切中的就是易复发、易反弹的顽瘴痼疾,要求的就是抓常抓长。
    从中央到地方,我们能看到很多和“问政”有关的曝光形式,涉及的也不乏相同性质的问题。很多调查显示,人们的信心并不因为问题似曾相识而减损,而是在保持、在升腾。原因何在?很重要的一点是,“永远在路上”不是一个借口,而是时时处处事事的警醒,“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让治标推动治本,铁腕之力昭彰。
    对一档电视节目来说,人们对新鲜有需求,长期做下去,关注度难免会受到考验。创新当然重要,比如形式、主题、素材等等。但如果为了避免“岁岁年年花相似”,回避还没有解决好的“老大难”,在问题上刻意求新,就很难通过电视问政推动察其本、绝其源。如果只是为了节目好看,费尽心思让每年问政中的问题都常问常新,很多深层的政风问题就可能被遮蔽。如果说,人们真有什么审美疲劳,可能不只是因为年复一年似曾相识的问题,而是不见在日常治理中往深处推进的举措,不见从治标向治本转变的成效;如果说,人们希望通过电视问政看到新鲜感,恐怕也不只是希望在节目中看到新问题曝光,看到形式有创新,而是希望看到治理在改进与完善中扎实地往前走。
    连通日常治理,指向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权力运行的良好品质,这是电视问政的“里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反映出来的突出政风问题,就是电视问政的问题库,其中有新问题,也有老问题。不论什么问题,动真格、见成效,既有问题导向,又有效果导向,夯基垒石,年复一年,积淀的就是信心,激活的就是动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