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苑广阔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最近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门诊二楼的药房旁,贴出一张“高层次人才优先就诊”的告示,引发了市民的质疑与讨论(8月26日《北京晚报》)
媒体盘点了一下发现,有这种“高层人才优先就诊”规定的,远远不止沈阳一个地方。面对这样的规定,尽管大多数人并不清楚“高层次人才”的定义、标准等等是什么,但下意识地认为此举可能会损害就医公平,甚至是挤占本该属于百姓的公共资源。
就求医问药方面来看,对于某些社会群体享有优先权利,百姓并不会感到陌生,比如大多数医院都会出台“老人优先”,为残疾人开通绿色就医通道等等。百姓之所以对于这样的优先并不反感,就是因为这些被优待的群体在客观上确实有被优待的需要,优待的背后体现出的是医疗机构和全社会对一些社会特殊、弱势群体所体现出来的关心、呵护,是社会有温度的一种体现。
但是在公共卫生资源还十分紧张的现实之下,如果是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给予他们“就医优先”待遇,开辟“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尤其是必然增加老百姓的不公平感。必须明确的是,公共资源为公共平等享有,为了争夺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各地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本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政策必须以社会公平为底线,以不破坏基本社会公平为原则。事实上,一座城市要增加竞争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式方法有很多,与“优先就诊”相比,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等等往往管用得多、长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