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规则在敬畏的土壤里牢牢扎根
2018-09-21 07:41: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当面对劝说无果、撒泼耍赖等违规现象时,处置的腰杆如何才能更硬一点,更果断一些?公道自在人心,公道的力量需要光明正大的依法惩戒来护航

    “霸座男”事件还没过去太久,又现“霸座”事件。一起事件中,周某某乘坐G6078次列车强占他人座位且不听列车工作人员劝阻。另一起事件中,一位霸座大妈,同样是不听劝阻,并称:年轻人站半个小时咋了?年轻人就该“教育教育”“让给我可不得就是自己倒霉么?”
    对周某某,衡阳铁路公安处和广州铁路局已有信息发布,被处行政罚款200元,在铁路征信体系中记录信息,180天内限制购票乘车。惩戒加身,加上道义人心的谴责,不知当事人作何感想?对霸座大妈,在后续信息还没有出来时,“错愕”“气愤”的大众表情,已经代表了人心评判。
    现在,铁路、飞机出行,连小孩子都知道问一下父母,座位是多少号。习以为常的基本规则,在已经是成人的霸座“主角”身上,一次次被“无畏”地拉低到如此地步。当事人顶着众人的目光,气势何其强,但如此轻视自己在公共环境中的形象,侵占他人权益,代价又何其大。
    霸座属个案,大多数人把规则装在心里,不会以这样的形象示人。但站在公共文明的角度,这样的个案每发生一起,都是对公共秩序的损伤。霸座行为一次次闯入人们的视线,“没理也声高”地上演,其他乘客正当权益一次次妥协、退让,深层的疑问就会凸显:如果是这样,无座与有座、坐票和卧铺、票价等次的区分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清清楚楚的基本规则要在胡搅蛮缠中“委曲求全”“忍气吞声”,一些情绪就可能郁结:规则需要共同遵守,依附其上的约束力、秩序感将何存?
    这几起霸座事件,我们都可以看到,列车工作人员的反应不可谓不及时,对涉事乘客的劝说不可谓不细致。然而,很多人也有焦虑,规则的道理讲不下去了该怎么办?惩戒是不是只能等到事后?有人说,受制于行政处罚权的模糊,导致了制止不文明乘车行为时的底气不足,面对“能奈我何”的强硬,处理的手段、尺度不好拿捏,以致只能选择相对缓和的方式。在治理领域,问题往往为改进完善工作带来警示,所谓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霸座事件一而再发生,正是把以前未曾凸显的问题摆到了眼前:当面对劝说无果、撒泼耍赖等违规现象时,处置的腰杆如何才能更硬一点,更果断一些?身处现场,如何研判复杂情况,让明文载入的规定依法适时启用?其他出行方式上的经验是否可以借鉴?依法依规的探索、改进,还有没有空间?
    霸座行为刺激社会情绪,诉诸网络暴力、披露个人隐私来惩治违规,绝非正途。公道自在人心,人心的评判不是把一个人踩在地上,公道的力量需要光明正大的依法惩戒来护航。我们不能只寄望于列车工作人员在现场展现智慧和担当,规则所连接的一切,都应当通过霸座事件来思考要完善的地方,让规则在时间的河流里,在敬畏的土壤里牢牢扎根。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