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丹
在悠久的华夏文明中,稀世珍宝数不胜数,但如果问哪件国宝会说话,曾侯乙编钟当之无愧。
曾侯乙编钟出土已40周年。在湖北省博物馆的编钟表演厅内,从《春江花月夜》《离骚》到《国际歌》《欢乐颂》,浑厚悠扬的钟声穿越千年,久久萦绕在参观者心间。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考古工作者认为,曾侯乙墓是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编钟的铸造技术、音乐水平在公元前5世纪都是最尖端的,让青铜时代成为我们今天听得到的时代。目前,相关单位已着手申报曾侯乙编钟为世界记忆遗产。
铸造于战国早期、出土于我省随州的曾侯乙编钟,不仅造型上气势恢宏,其宽阔的音域、优美的音色、精良的工艺,更是一鸣惊人,充分体现了2400年前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以及高品质的文化追求。曾侯乙编钟作为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不仅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更将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提高了一个水平,是楚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骄傲,亦是世界文明的辉煌代表。
乐,是人类文明的至高追求,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生活的象征。我国古代的六艺,乐列第二位,仅次于礼,足见音乐被重视的程度。中国古代的君主,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很多也是艺术家、音乐家。曾侯乙编钟的出土,给我们解码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历史、社会风尚、科技工艺提供了独特的方向。古语云,仓禀实而知礼节。历史经验证明,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是文化、礼乐繁荣的重要基石。乐的兴起和繁盛,也不可能超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曾侯乙编钟所代表的艺术高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文明的高度。从远古的编钟之声,我们似乎聆听到悠久的长江文明之声,聆听到灿烂的楚文化之声,聆听到寄望盛世安康的和美之声。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曾侯乙编钟犹如璀璨的明星,代表了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智慧和追求。这份来自历史的荣耀,进一步擦亮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色,让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更深了一步。这份自信和骄傲,不仅因为这件珍宝在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更是因为编钟所传递的追求和平、和美生活的愿望,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