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责任状成为信任状
2018-11-01 07:41: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日常生活中不堪其扰的烦恼,骚扰电话绝对是众矢之的。整治骚扰电话的成效,最终都会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感受中直观呈现,也会由人民群众来检验。

    本报昨日报道,省通信管理局牵头,联合省直15个相关部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底,展开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让群众“耳根清净”:今年第四季度起定期通报整治情况,合法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明显减少,尽快让人民群众有明显“获得感”。
    日常生活中不堪其扰的烦恼,骚扰电话绝对是众矢之的。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有无数的可能性被记录、获取。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电话号码每登记一次,就有可能被“共享”。一个人,不论什么身份,一天数次,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毫无交集、未被允许的狂轰滥炸式的呼叫来电,是多少人深恶痛绝又深感无奈的生活场景。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曾披露,前期,基础电信企业对短信端口治理普遍采取“先关停再复核再开放”的措施,对疑似垃圾信息的点对点短信大力进行拦截,在迅速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不良信息的传播形式随之呈现从短信向语音转移的趋势,这使得骚扰电话问题开始抬头,“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些年,为打击骚扰电话,我国有关部门曾多次开展行动,查处了不少伪基站,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涉及的人群,对个人权益构成的伤害而言,骚扰电话仍然是当下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突出问题。不法分子的“数据黑色交易”,数据维护者的“监守自盗”,错综复杂的黑色产业链,把多少人的生活带入了苦恼之中。
    无论是从工信部联合13部门限时整治骚扰电话的部署来看,还是从湖北展开的专项行动来看,都不难从中感知到力度之大、目的之明确。这有一些前提条件,比如聚焦骚扰电话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违法成本低,聚焦对骚扰电话等垃圾信息发起的源头端和主要受益方即广告主的监管缺失,进而拿出针对性的措施。这样的力度和目的,建立在着眼深层问题、突出源头治理的基础上,也建立在骚扰电话问题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必须解决到什么程度的研判之上。
    扰民专线将被连根拔起,尽快让人民群众有明显“获得感”,这是向社会公开的责任状。可以说,这是态度的展示,也是能力的展示。这样的词汇语句,让人投以期待。但跟立“责任状”的决心与姿态相比,人们更关心实际成效。怎么让合法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这和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样的整治结果才叫连根拔起?什么样的“获得感”才能称之为明显?如何不让铲而不绝、故态复萌的故事再次上演?整治骚扰电话的成效,最终都会在人民群众的生活感受中直观呈现,也会由人民群众来检验。
    骚扰电话问题涉及到诸多环节,立法部门、司法机关、职能部门、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企业商家等,组成一条信息安全的“保护链”,在根本上关乎到底能不能为饱受骚扰的人们讨回清净。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才能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赢得支持与信任,让责任状成为信任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