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力克“凑数问责”的形式主义
2018-12-06 07:33: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执纪问责,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纪法为准绳,才能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摒弃一切“花架子”,不断向被考核对象传递务实重行的评价导向,让问责更加精准有力、更加科学合理。
    据《半月谈》报道,年底各类督察、检查、巡查接踵而至,但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地方简单以问责数量衡量整治效果,一些部门为了凑数只好挖空心思“泛化问责”。有的轻微违纪问题本可以批评教育,还是给了党纪处分;有的样样都要看记录、找“留痕”,一旦“痕迹断档”就要通报;有医护人员丢弃半个馒头,也被通报为“四风”表现……另据《北京日报》报道,有基层纪检干部表示,他一年被要求办5个案子,可没有这么多问题,就只好到处折腾一些“小线索”凑数。
    “凑数问责”指的是个别地方过分追求“问责数量”,层层加码,扩大范围,以数量彰显“作为”,结果是本末倒置,背离了“问责”应有之方向。
    执纪问责为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问责上下“硬任务”、搞“硬指标”,把“台账痕迹是否漂亮”“是否及时接听巡查组电话”“扶贫手册中有无标点符号错误”等等泛化为问责和处分的范围,不仅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更滋生了“为问责而问责”的权力滥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哪些是业务上的小疏漏、哪些是纪律上的大问题,哪些适用批评、提醒,哪些需要问责、通报,应当区别对待。问责一旦泛化,不仅挫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而且会导致问责本身的严肃性被冲淡,让问责走样、变味、失去公信力。
    检查依赖痕迹、问责泛化跑偏,背后依然是沉渣泛起的形式主义和懒政惰政。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批判说“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规定,问责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是:“依规依纪、实事求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执纪问责,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纪法为准绳,才能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把检查考核的重点放在工作实绩上、放在百姓评价上,以治病救人为目的、以有利于推动工作为出发点,才是检查和问责的正面导向意义。如果不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数字、走过场,不深入调查,不多动脑子,只冲着完成“问责指标”去,传导的是务虚不务实的错误信号,还会误导部分基层干部陷入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怪圈。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多样性和变异性,摸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不同表现。”时下出现的“半夜开会”“表态式加班”也好,“痕迹依赖”“凑数问责”也罢,都是形式主义的不同皮相。形式主义千变万化,根治的基本途径却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实事求是”。不论是在制定考核办法,还是在执行问责规定的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摒弃一切“花架子”,不断向被考核对象传递务实重行的评价导向,让问责更加精准有力、更加科学合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