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新村400多户农民全部住进新居,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家超市、村卫生室、休闲广场等主体工程,水、电、路、网络和天然气等基础设施按照城市小区标准配套齐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谢燕子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爱虎、通讯员李旭)建市20年来,咸宁GDP增长11.3倍,但民生支出却增长了34.7倍,跑赢GDP增幅。12月5日,咸宁市财政局透露,近年来全市三公经费连连减少,一般性支出压缩,而医疗、教育、社保等重大民生支出持续大幅上涨。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民生支出占比一直高于70%,其中2016年高达82.5%。
咸宁历届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均明确表示,宁可自己过紧日子,财政等公共资金配置使用也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7年,该市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9.9%,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速3.2个百分点,其中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教育、文化、社保、医疗和住房保障支出增长了406.8%。而该市“三公”经费则由2012年的2.77亿元下降到去年的1.44亿元。
该市财政不断调整支出结构,逐步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资,转而不断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在支出控管上做减法,压缩一般性、低效性支出,加大发展类投入。
该市推行预算编审、投资评审、政府采购等支出控管措施,仅“十二五”期间就节约财政资金214.79亿元。同时,该市连续开展专项清理整顿,纠正财政违法、违纪、违规资金约17.57亿元,这些资金被重新统筹用于最急需、最紧要领域。
老百姓直观的感受是,城乡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教育资源日趋均衡;医保报销比例越来越高,市域内可一票式结算,异地就医可按比例报销;企业养老保险退休金实现“14连涨”,人均月养老金从不足300元增加到1692元。该市还建成智慧医保系统,市直24家定点医院、48家定点门诊上线运行,实时接受监管,医疗机构违规行为得到遏制,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