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石家庄12月7日电 (记者任丽颖)节振国,1910年出生于山东武城县刘堂村 (今属河北故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随父兄逃荒到开滦赵各庄煤矿,14岁起进矿当工人。
1938年3月,开滦煤矿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节振国被推举为赵各庄矿工人纠察队队长。5月6日,大批日伪宪兵搜捕节振国等工人领袖。节振国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他夺过日本宪兵队长的军刀,当场劈杀日本宪兵队长和数名日伪军,后在工友们的帮助下冲出敌人的包围和追捕,负伤脱险。
节振国伤愈时,正逢冀东抗日大暴动。他迅速联络矿工,组成工人抗日游击队,参加暴动。不久,他率部加入冀东抗日联军李运昌部,被编为冀东抗联第二路司令部直属特务第一大队,任大队长。
1938年7月起,节振国率领部队活跃在矿区和广大农村,威震冀东。在党的领导下,节振国率领的工人特务大队越战越勇,后改编为八路军第十二团一连,为开辟冀东抗日新局面做出重要贡献。1939年秋,节振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8月,在率部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时年30岁。
1940年8月,延安《中国工人》杂志向根据地抗日军民介绍节振国从刀劈日本宪兵开始的英勇抗日业绩。新中国建立后,节振国的英雄事迹被编成小说和现代京剧、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