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政协委员活动组党支部激活党建工作“末梢神经”
2018-12-11 07:42:00 来源:湖北日报
    “通过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两年来我们家的西瓜亩产由1500斤涨到了3200斤,甜度、水分也提高很多,每斤要比两年前多卖2毛钱!”12月3日,在宜城市流水镇黄冲村,村民章天林指着院子新买的小轿车笑着说道,“赚了钱,添辆车增加幸福感。”
    2017年7月,宜城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3年内,该市提升耕地质量20万亩,通过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耕作方式、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方式,改良当地耕地土壤品质,全力解决耕地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土壤板结严重、化肥污染加剧等问题。两年来,宜城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由21.8g/kg提升至23.2g/kg,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提升约5%。
    这项有效推进宜城农业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受益的改革举措,来源于一份政协提案。
    原来,任职于宜城市耕肥站的政协委员张宜发现,耕地土壤质量下降已成为制约该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7年初,在政协农业组党员委员的指导下,张宜提交了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计划”的提案。该提案得以通过并迅速实施,成为宜城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的唯一议题形成了决议,在宜城市全力得以实施。
    今年5月,宜城市政协探索成立了委员活动组党支部,按职能、专业领域划分7个党小组,将分散在不同界别的党员委员“化零为整”,党员委员拧成一股绳,形成政协工作开展的“传动轴”;通过发挥党小组的引领作用带动非党员委员主动履职责,形成做实委员活动的“放大器”。
    委员活动组党支部的成立,激活了该市政协党建工作的“末梢神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幅提升,也让“一岗双责”得以进一步压实,全体党员委员能够更好地立足双重职能,服务中心工作。
    科教文卫活动组委员魏明于2016年底当选为政协委员,作为非党员委员,他积极向党员委员靠拢,与组内其他委员广泛交流、讨论。两年来,魏明共提交提案40余篇,社情民意60余篇。
    通过将党支部建到委员活动组,近两年该市政协委员们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逐年提高,实现了全会参会率、常委会参会率、履职活动参与、提案提交率、走访联系群众“五个100%”。
(何维国 胡采棣 屈广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