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激活“一根针撬动千根线”基层探索
2018-12-11 07:42:00 来源:湖北日报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吹哨报到”不是一句短暂的口号,也不是“运动式”的整治手段,而是从制度上建立了服务群众的有效响应机制,让一根针具备撬动千根线的能力。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让党员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准时“报到”,是走好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必然之举。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不了的看不见”“九龙治水、各管一摊”,基层治理中的难点怎么破?近日,中央媒体聚焦北京市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效和经验,为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问题带来深刻启示。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务。北京市创新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直击基层治理中的难点,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解决途径。在街乡的一次次“哨声”中,从北京胡同里管道线的更换,到老旧街区脏乱差的整改,许多久拖不决的治理难题终于解决。以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为主线,牢牢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治理规律,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正是这项创新机制的灵魂所在。
    啃下硬骨头,需要新办法。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工作繁重且复杂,街道办事处又处在城市管理的最末端,许多事情“有心无力”。在基层治理的难点中,很多是属于职能部门交叉管理的范围,需要联合执法、共同发力才能解决。打破条块分割的弊端,解决权责利不统一等问题,是基层治理中需要啃下的硬骨头。给街道赋权,让街道拥有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能力,并具有给职能部门“打分”的权限;让职能部门的人员从办公室沉到基层,履行“街长”“巷长”的职责。“吹哨报到”不是一句短暂的口号,也不是“运动式”的整治手段,而是从制度上建立了服务群众的有效响应机制,让一根针具备撬动千根线的能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北京的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是各地共同的命题。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改革的着力点就应该放在哪里,基层治理创新就是要以解决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行政效能、服务群众为目的,让治理的力量集中汇集到基层,让治理的手段更好服务在基层。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实践证明,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之间目标是一致的,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树立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让各个职能部门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准时“报到”,是走好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必然之举。
    基层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改革创新的动力源。从55年前的“枫桥经验”,到现在北京首创的“吹哨报到”,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基层治理的不断探索。它也在深刻地启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只有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解决好改革方案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利益调整中的阻力问题、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担当问题,才能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