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干好干坏不一样,就是行为差别所对应的对待方式不一样,前途不一样。问责与激励的鲜明对比,对准的是攻坚克难中的巨大反差。奖惩并举、赏罚分明,让激励举措匹配问责力度,从不同的方面发力,调动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
国务院决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2016年实施的24项督查激励措施调整增加为30项督查激励措施,对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进一步加大激励支持力度。
国务院大督查被视为抓落实、促发展的“利器”。这不只体现在问责之“利”,也体现在激励之“利”。问责之“利”,就是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自2014年第一次国务院大督查始,到今年已是第五次,一年一度,未曾中断。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加强曝光,严厉问责,利剑出鞘,威力十足,这一点很多人是能清晰感知的。激励之“利”,就是让干事者有舞台、让实干者得实惠。从第二次大督查的6项激励措施,到2016年一次性提出24项,再到此次增加到30项,从对第二次全国大督查发现的36项地方和部门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到前不久国办通报表扬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130项典型经验做法,奖惩并举、赏罚分明,鼓励有作为、整肃不作为,“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强烈信号持续释放。
过去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干事创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个样”的表现,往往是鱼龙混杂。顶层设计和工作谋划定好了,但一些方面要么是选择性执行,合意的就干、不合意的就推;要么是被动式执行,“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像磨盘一样,推一下动一下,不推就不动;要么是敷衍式执行,随意应付了事,甚至弄虚作假,搭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这样的人和行为不能产生痛感,没有压力在身,实干的人和行为不能被发现识别,不能被凸显出来,吃不到定心丸,辛苦伴随心苦,难免会对干事创业的大小环境带来影响。
干好干坏不一样,就是行为差别所对应的对待方式不一样,前途不一样。问责与激励的鲜明对比,对准的是攻坚克难中的巨大反差,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是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还是主动作为、改革创新、不畏困难、讲求实效,后果和效果就是不一样。奖惩并举、赏罚分明,让激励举措匹配问责力度,从不同的方面发力,调动和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
仔细看,国务院历次大督查,聚焦的多是政策落实中的难点、痛点,很多都是“硬骨头”。督察问责和督察激励,形象来说,就是指出方向,明确步子怎么迈,要往哪里走。步子往“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的方向迈,对应的就是问责“利剑”锋利、精准的威力。往实在实干、想为愿为的方向迈,付出和耕耘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回报和收获。这样的对比,还传递深层含义,很多“硬骨头”并不是啃不了,看看别人怎么做到的,想想自己怎么做不到,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事业发展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开拓,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开掘。
督查问责、督查激励,其实都是为了唤醒对事业的担当。拈轻怕重、敷衍塞责,问题只会越拖越多,矛盾只会越来越大;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形势就会越来越好,成绩就会越来越多。干好干坏不一样,身在各项事业之中,做什么样的人,要拿出什么样的行动,应该在鲜明的导向中找到正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