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法善治保持权利边界清晰可见
2018-12-25 07:55:00 来源:湖北日报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肖擎

    法律完善提升的制度刚性,就是树立稳定的法治预期,避免不文明对文明、破坏规矩对守规矩的挤出效应。用良法善治保持权利边界清晰可见,破坏规矩者就不会随心所欲、无所忌惮,遵规守矩者就能放下焦虑、安安心心。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民法典合同编草案,二审稿中的内容“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运。承运人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条件运输旅客”,被普遍视为对于旅客霸座、强抢方向盘等行为作出针对性规定。与此同时,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也载明:“依法严惩‘机闹’、‘车闹’、‘霸座’等行为,维护良好出行秩序。”
    今年以来,“霸座”“抢方向盘”等事件时有发生,舆论之中,对法律托底、严厉执法的呼声尤为明显。呼声背后,正是人们越来越相信,破解基本规则被人蛮横无理打破的困局,不能只是寄望于“君子慎独”,更要用法治呵护守规矩的信心。
    自8月孙某高铁霸座事件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对《治安管理处罚法》《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等相关规定的理解有差别,现实处罚裁量尺度不一。全国层面,国家发改委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如何提高“高铁霸座”“袭击公交司机”等行为的违法成本,表示将加快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铁路公安局也已组织治安、法制等部门制定出台了《旅客列车常见警情处置指引》,对现场处置要求、基本流程、注意事项等进行明确。地方层面,《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已经立法程序通过,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车票载明的座位乘车,不得强占他人座位。直至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民法典合同编草案,拟作出相关规定,两办通知列明“依法严惩”,用善治的接力守护社会价值的信号清晰释放。
    民法是“万法之母”,几乎涵盖了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规定是原则性的,但在“万法之母”中及时回应民众关心的热点事件,表达明确的立法态度,为出台更加细化的法律条文提供了依据,为相关执法部门处置此类事件增加了底气,传递了用法治守护人们基本权利的鲜明导向。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法律回应“霸座”“抢方向盘”这类事件,就是“与时转”“与世宜”。进一步看,这几年,无论是用法律保障见义勇为,还是为“常回家看看”提供更多制度呵护,无论是为诚信命题画出法治红线,还是让立法适时回应众所关切的其他问题,一系列法治动作对应的,既是照应一些社会问题出现率增大的现实,更是回应法治越来越成为一种刚性需求的社会心声。飞机、高铁上对吸烟的“零容忍”,让烟瘾再大的人也能在旅途中克制自己,对酒驾、醉驾竖起的“高压线”,让越来越多的人能清醒掂量后果的轻重,法律完善提升的制度刚性,就是树立稳定的法治预期,避免不文明对文明、破坏规矩对守规矩的挤出效应。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前提既意味着必须有,也意味着严落实。徒法不足以自行,在良法这个前提还不足时,执法过程、社会认识中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惑、犹豫。前提有了,底气更足了,就要敢于亮剑、刚性执法。用良法善治保持权利边界清晰可见,破坏规矩者就不会随心所欲、无所忌惮,遵规守矩者就能放下焦虑、安安心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