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叮咚,你有新订单啦!”
2月7日,正月初三下午4点多,武昌紫阳东路红鑫佳园小区,与80后表弟祝列平聊天半个多小时,就5次被外卖平台的铃声打断。“现在网上叫外卖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春节。”表弟说,这两天他一共从美团、饿了么两个电商平台接到外卖订单2000多元,产品除了副食、饮料外,还有鸡尾酒、电饭煲、取暖器等等,百元以上的大单较平时明显增多。
在我的追问下,表弟晒了一下2018年销售业绩:线下实体店日均销售约2000元,线上外卖日均销售千元左右,全年总销售收入逾百万元,纯利润在10万元以上。3年前,表弟就已跻身有房有车一族。“放在十几年前,简直不敢想象!”39岁的表弟感慨,像他这样从农村出来又没念过大学的人,过去能在城里混口饭吃就不错了。
表弟老家在云梦县下辛店镇祝咀村,2002年中专毕业后追随父母到武汉打工,先后当过网吧管理员、菜场管理员,月薪五六百元。2005年结婚后,养家糊口的压力让他穷则思变。“我要自己开店当老板!”凭着一股闯劲,表弟小两口东挪西借了4万元,在梅苑路菜场旁租下了一间10平方米的门面,开起了便民超市。
拐点出现在2016年。表弟回忆,当时一些外卖平台的业务员到店里推广,希望他加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表弟的便民超市做起了外卖生意。从日卖几十元起步,他骑着电动车大街小巷风雨无阻,哪怕只有几块钱的单子,也照接不误,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现在我的外卖商品共有2000多种,涵盖了副食、日杂、酒水、生鲜等几大类。”表弟介绍,为储备货物,他专门租用了仓库,并帮旁边菜场的一些摊主代卖肉类、果蔬等部分生鲜。
随着外卖订单量不断增加,光靠自己送忙不过来。幸好这两年外卖平台推出了骑手,表弟只需配好货后,网上点击“发货”键,平台骑手即可抢单代送。
屈指算来,表弟在大武汉已待了18个年头,开店满11年。感激党的富民政策之余,他仍有两块“心病”——
一是户口还在云梦农村,早就想把户口转过来,但因在主城区购房不足100平方米且买的是二手房,不符合武汉市现行购房落户政策,也不符合学历落户、积分落户、投靠落户等条件,一直没法转;
二是因为户口不在居住地,儿子无法就近入读傅家坡小学,而被划到距离较远的另一所小学就读,每天接送很不方便。跟表弟一样,其父母和弟弟均已在汉安家十几年,户口问题也一直悬着。
大学生落户武汉“零门槛”、创业置业落户政策的逐步宽松化,已让很多人享受到改革的红利。“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由衷地期待,更多像表弟这样的外来务工经商者早圆“市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