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熊飞
海南省近日向社会公布,自今年起分种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将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2月25日《人民日报》)“限塑”在我国推行已经超过十年时间,但除了超市的塑料袋不再免费提供,而是需要消费者付费外,民众的感受并不明显。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率并未见明显降低,反而随着网购、外卖等行业的兴起,使用似乎变得更为普遍。本意为减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的“限塑令”,最后却成了部分商家名正言顺出售塑料袋,在成效方面无法令公众满意。
海南作为旅游大省,对环保问题更为敏感,此次出台全面“禁塑”,也是从全局出发作出的决定。但“限塑”效果尚且不尽如人意,“禁塑”能否得到很好推行呢?海南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以2019年、2020年、2025年为节点分三步走。除了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海南还将加大可替代品的力度,如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化回收利用效率。
海南“禁塑”动真格,让民众抱有极高期待。“限塑令”推行超十年,的确到了该思变的时候了。从“限塑”到“禁塑”,尽管成效还有待实践检验,但这种尝试已弥足珍贵。环保从来不是一人之事,也不只是一地之事,希望其他省市区也在总结学习海南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情,加快相关工作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