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给侧打牢家政行业发展根基
2019-04-02 07:34:00 来源:湖北日报
    周磊

    如何从根本上调和家政供需矛盾,走出家政服务“高需求,低认可”的怪圈?既要从行业微观层面约束相关主体,让各个环节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也要从宏观层面发力,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月嫂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少“准妈妈”提前半年就开始考察市场,不少人感慨:动辄花费上万块钱,但找个放心的月嫂不是件容易事儿。市场火爆的同时,家政服务行业却是良莠不齐,交一两千块钱,培训7到10天,拿着培训中心颁发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证书,就可以出师接单。(4月1日《中国之声》)
    一面是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一面是鱼龙混杂的行业现状,这样的供需矛盾,正在滋长群众心头的焦虑。揆诸现实,保姆虐待幼儿和老人,偷盗财物等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纵火、下毒等极端案件。在家政行业,相关课程五花八门、培训时长大打折扣、各类证书花钱可买、“金牌月嫂”名不副实等乱象时有耳闻,这两方面的问题共同稀释着人们对家政行业服务质量的认可度。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期盼更加成熟的家政行业,满足育儿、养老、保洁、护理等多元化诉求。
    家政业的蓬勃兴盛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也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家政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不少农村女性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金牌月嫂、资深保姆,在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改善自身收入水平的同时,也支撑和推动着这一朝阳产业的发展。站在更广的视域,家政行业正在推动城乡之间均衡发展,呈现一种双赢局面。也要看到,家政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家政市场的微观主体缺乏约束力,部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行业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亟待加强等因素,都是制约这一行业加速发展的瓶颈所在。要把家政业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如何从根本上调和家政供需矛盾,走出家政服务“高需求,低认可”的怪圈?既要从行业微观层面约束相关主体,让各个环节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也要从宏观层面发力,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17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从引导家政企业做大做强,到完善家政服务标准,再到建立信用惩戒机制,都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推动家政业朝着更加规范、更高质量、供需更匹配的方向发展。把类似的行动方案落到实处,需要相关部门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和监管。家政业不能只是埋头做大蛋糕,一味在未被满足的市场缺口中掘金,更要把目光放到行业发展前景的坐标上做出优质蛋糕,跟上社会预期的服务水准。在技能培训、市场准入、科学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等向度全面提升,促进服务和管理向中高端迈进,走专业化、规范化道路,才能赢得市场信赖和顾客口碑。
    家政行业,一头关乎千万家庭的“小确幸”,一头连着经济增长的新蓝海,保证其平稳健康发展,是国家、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的指向。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规范家政市场有序扩容的脚步必须迈得更快一些,锚定家政市场光明前景的根基必须打得更牢一些,以良性发展之道满足社会发展之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