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绿水青山
2017-04-25 15:04:57 来源:汉网

在阅读《长江日报》的“绿水青山红钢城”专题报道后,感触很多,心里即感慨又怀念,特别是28号报道的《日暮乡关何处是•青山绿水红钢城》文中提到的“青普”、“红街坊”和“麻烘糕”,又唤起了我心中最柔软的记忆。

\

可以说我是彻彻底底的青山“土著”,出生在青山,成长在青山,学习在青山,工作在青山。祖辈大多是“武钢”职工,上幼儿园开始就上的是武钢子弟幼儿园、学校。从我有记忆开始,就常常听长辈说:青山区是围绕武钢建起了的啊!

\

童年里记忆中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青山公园,每次去公园都要骑小马,坐小火车,爬后院的大假山。上学后同学们都爱说的“弯管子普通话”,以至于多年后,在一次活动中,有个朋友一听我开口说话就知道我是“青山的班子”。学生时代的夏天暑假都喜欢在奶奶家度过,白天约小伙伴去武钢一招游泳,晚上坐着竹床,吃着武钢自制冰棒,听奶奶讲那百听不厌的西游故事。那时候觉得武钢的职工好幸福,随处都是以武钢开头的单位,青山更像是一座“武钢城”。还记得第一次随父亲去武钢前线,我就仿佛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看稀奇,原来武钢集团那么大,里面有无数个下属工厂,竟然时常有火车通过。

\

第一次的远行离家是上大学的时候,那一年我刚好18岁。在成年之前,我几乎没有离开过从小出生、成长的城市,报志愿的时候,一颗年轻的心,向往去“外面的世界”瞧一瞧。但当真正踏上远行的列车,来到陌生的环境,一股不舍和第一次离家的不安让我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是勇敢的,也是任性的。庆幸的是我遇到了热情好客的山城小伙伴,在热辣的火锅、秀美的风景中依然没有淡化 乡愁。大三下学期在找工作时,很多同学都放弃回到家乡,选择有更多发展机会的北上广,我在面对工作选择时,内心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我应该回家去,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

\

2010年,我又回到了青山,那时候的“她”还是记忆中的模样。比其他主城区更安静宜居,道路还是畅通无阻的,街坊还是四四方方的,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大型商场,青山伢周末去玩的地方还是在徐东和江汉路。

如今7年过去了,曾经的出生地——红钢城大多数老街坊已经征收拆迁了,儿时的学校、红房子和街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老青山人,望着一栋栋老房子被征收,一个个高楼商圈建起来,在感叹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丝的不舍和惆怅,但也告诉自己:不变则退,青山必须转型,要拼搏赶超地加油干!今年区委提出了“一区三城”建设的新目标,启动“四水共治”的新亮点,给青山的发展注入了新希望,看着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江滩建设越来越宽阔靓丽,我对青山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

前几天发动“长江新城”选址投票,没想到远在上海工作的表妹带头在朋友圈里发动亲朋好友投票支持,她说:“我在上海浦东工作,看到了新区发展的好处,我希望青山成为第二个浦东新区!”如今无论是老青山人还是来青山发展建设的新同志们,甚至是远在外地工作的青山人,大家都劲往一处使 心往一处想,合力建设,共同为绿水青山红钢城建设添砖加瓦!(一株青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