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乎】中国会因环保和扶贫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2018-01-19 16:52:00 来源:人民网

最近西方媒体又出现一种新论调,宣称中国大力推进环保和扶贫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种论调表明他们完全不明白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意义。那么中国何以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会因环保和扶贫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论调站不住脚?本期思享者约请几位专家为您一一解答。

林毅夫.jpg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授

刘培林.jpg

刘培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金碚.jpg

金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占斌.jpg

张占斌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1

思享者:怎么认识“中等收入陷阱”与环保、扶贫的关系?

林毅夫\刘培林:

■“中等收入陷阱”最早是由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提出,它刻画了这样一种现象:一些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未能持续提高甚至倒退,因而无法顺利而巩固地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准确理解“中等收入陷阱”,首先需要了解世界银行对各经济体收入水平的分类标准。从1989年开始,世界银行以人均国民总收入为唯一依据,划定了一系列门槛数值,对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即:以1987年美元计价的人均国民总收入衡量,6000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经济体,介于1941至6000美元之间的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介于481至1940美元之间的为下中等收入经济体,480美元及以下的为低收入经济体。之后,在1987年美元计价的门槛线基础上,根据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币种的物价指数,逐年滚动调整为现价美元。由于物价水平有涨有跌,所以门槛线就有可能随着时间推移有升有降,而并不是像一些人以为的那样直线上升。如2012—2016年高收入门槛线依次为12615美元、12745美元、12735美元、12475美元和12235美元。

张占斌:

■日前,某西方媒体抛出一种新论调: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扶贫之间存在矛盾,中国大力推进环保和扶贫,必然导致经济增长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思路。事实上,统筹推进环境保护、精准扶贫和经济增长,不仅不是我国发展的阻碍,反而恰恰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

金碚:

■环保和扶贫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秘方,发挥着助推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重要保障。

■鼓励环保、支持脱贫同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能够相互协调和方向一致,汇合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强大力量。

2

思享者:为什么说中国经济会因环保和扶贫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站不住脚?

林毅夫\刘培林:

■为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措施,如改善大气、水和土壤质量的措施等,固然会增加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抑制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投资活动和产出增长,但同时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带动作用,因为生态环境监管措施会促进绿色环保技术研发和扩散,带动相关投资活动。研究表明,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已经出现,未来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将脱钩。

金碚:

■强调环境的重要性,绝不是不要经济增长,而恰恰是为了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只要协调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就能进入经济持续增长—优化环境能力增强—环境质量提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调整产业看,让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限产停产以至关闭,让环境友好型产业和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从而在整体上促进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从提升技术看,环境友好型产业和环保产业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可以形成前景广阔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体系,而且各种科学成果和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形成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强劲增长。从激励创新看,提高环境保护标准能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所激发的创新浪潮和科技应用,是促进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非常积极的因素。

■扶贫脱贫战略的实施,强有力地将经济活动的动能推向基层,有效激活了经济发展长期滞后的“老、少、边、穷”地区的创造性经济活动,使之摆脱低收入恶性循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扶贫过程不仅是物质交流,更是思想交流,可以极大地启发民智,促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树立现代观念、产生创新灵感,较快形成新的生产力。扶贫对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积极作用就是拓展市场空间。每实现一个贫困户脱贫,就是增加一块有效需求的“蛋糕”,经济发展也就相应扩大一份新空间。

张占斌:

■当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绿色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被深入践行,生态环境优势正在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

■扶贫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一方面,经济增长为消除贫困提供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消除贫困能够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比如,产业扶贫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促进发展,既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与扶贫相互协调。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生态扶贫产业体系,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脱贫,真正做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正在收获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双赢”局面。

3

思享者: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景如何?

林毅夫\刘培林:

■保守预测,我国有可能在今后几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依据主要有如下几条:第一,2016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是8260美元。第二,假定我国今后一段时间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速保持在6%的水平。第三,基于2007—2016年高收入门槛线因物价因素年均提升0.98%,假定今后门槛线按1%的速度提升。第四,假定我国今后物价涨幅为年均1%。第五,假定美元相对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6.7元人民币。综合这些假定,我国在2023年可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这一预测的假定条件可能会和未来实际情况有出入,但在各种假定条件组合下,我国于2030年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都是大概率事件。从2010年我国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算起,用时13—20年成为高收入国家,与过去30多年间先后成功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国家的经验是吻合的。

■此外,由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从直观上看是经济增长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顺利而巩固地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一是持续推动技术和产业升级;二是缩小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提高社会流动性,实现更加包容的发展;三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发展的环境可持续性。(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享者工作室张怡恬、郑延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