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上海“智慧公安”有多燃?窨井盖动一下也能预警
2018-02-12 22:14:00 来源:人民网

1

上海是座超大城市,“超大”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实有人口2470多万,高层建筑36500多栋;

意味着,2座机场、8座火车站、30座长途客运站、50个客运码头、2150个货运码头,机动车保有量520万辆,日均地铁客流量1000多万人次;

还意味着,近万家金融机构,每天上千亿的资金流动;1万余家化工企业,年产危化品3000万吨;

……

“超大”就意味着,要保证这些人、财、物的安全不易。上海2035城市规划提出,未来“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而这些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城市始终是安全的。

怎样保障城市安全?今年初,上海市公安局初步规划完成了“上海智慧公安五年建设规划”,集成创新世界先进技术,用高科技为上海密织一张安全网。先进的顶层设计、先进的技术产品、先进的实战应用,这个科技燃到爆的规划究竟什么样?

“过去,我们抓到坏人就能得80分,现在只能得60分”

图片1

春运期间,上海轨交民警加大地铁车站巡查力度。 图/中新网

“我做警察30多年,公安工作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谈“智慧公安”之前,上海市公安局科技处处长陈超先普及“形势”。

“过去,大家都知道,警察是抓坏人的。我年轻的时候觉得,只要将坏人抓了,公安工作就完成了80%,能得80分。现在,即使你能将坏人全部抓到,也只能得60分。为什么?时代变了,群众对公安的要求不一样了。安全管理更多嵌入到社会治理过程中,每一个在上海的人都要保障他的安全,与他户口在不在,有没有居住证,没有关系。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天要关注到3200万人口的状态,保障这些人安全靠什么?靠5万警察去用脚板巡逻保障显然是不行了,得靠大数据,靠全方位的感知系统,靠科技。”

据介绍,上海“智慧公安”五年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8年10月底,重点聚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保筹备工作,率先建成一批具有基础性、功能性、示范性的智能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第二步,到2020年,完成首批22项重点项目,构建起公安的“四梁八柱”,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第三步,远期目标,到2022年,深度开发、深度应用各类系统模型,形成“一中心、一平台,多系统、多模型、泛感知、泛应用”的工作格局。

这个规划最终是要实现对“人、物、房、点、路、网”等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的要素的精准管控,实现城市安全的精细化管理。通俗点说,在一个感知系统全覆盖的城市当中,任何一处微小异动都会被智慧公安系统抓取,进而实现精准的预判、防控和有效的打击。

全感知系统上线,窨井盖被移动也能预警

图片2

田林十二村小区大门。 图/东方网

“智慧公安”首批22个重点项目里面大部分是做感知设备的。什么是感知?城市里的电子警察、治安防控探头不能感知吗?不能!它们只起到记录作用。智能感知系统则是计算机自动识别,比如某个点上有人打群架、有失火,小区进出人群有异动,智能监控能自动识别、报警。目前,上海各区正在逐步改造、加装智能感知系统,徐汇区田林十二村是其中一个试点。

田林十二村是1985年建造的老小区,有41幢住宅楼,2014年之前,整个小区只有11个模拟探头。“我们小区在徐汇公安那里是挂了号的,2014年的时候,仅入室盗窃就有25起。”田林十二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赵国庆说。

去年10月,田林十二村被列为“社会面智能安防”试点,加装了消防预警、智能识别、信息采集等泛感知设备,设备数据统一接入警方人工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就像《哈利·波特》里的“活点地图”,小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治安力量、实有安防设施以及实有事件等信息,都投射在地图上,一旦数据有异动,监控平台就会发出预警。

“过去,是靠我们自己眼睛盯着视频图像,靠人脑来识别、预判,现在是电脑直接预警。”田林派出所副所长朱波介绍,“如果小区居民有5天没有出入住宅楼,平台就会将异常信息直接发送给民警。小区门禁卡是实名制的,一人一卡,如果一张门禁卡一天进出超过10次,也会有预警推送,社区保安就会上门查看,这张卡是不是多人使用,会不会有群租。”前不久,有一名快递员因进入不了楼道,恶意破坏了楼道门禁系统,警方通过智能平台提供的信息,迅速锁定了嫌疑人。

田林十二村还征询80岁以上老人和70岁以上孤老意见,给他们免费安装了烟感和电弧感,如果家里起烟或者用电异常,平台也会及时收到设备发送的信息。就连消防栓、窨井盖也被装上了感知设备,位移感知监控着窨井盖的状态,如果窨井盖被车辆压坏,或是被移动位置,监控平台就会收到信号,并通知相关人员。有了位移感知,窨井吞“人”的悲剧将不会重复上演。

2月10日,田林派出所又启动了辖区内另外10个小区的“社会面智能安防”试点,未来将逐步实现辖区全覆盖,为全市推广积累经验

基于感知系统的智慧防控将无处不在


图片3

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 图/新民晚报

白玉兰广场是浦西第一高楼,其办公塔楼建筑高度约320米,这么高的建筑怎么确保消防安全?除了安装“超高层重点区域气体灭火”和“高压细水雾”等高端灭火装备,白玉兰广场还建起了“智联3+1”消防管理模式,24小时动态监控,保证火情“早发现、早预警、早疏散、早处置”。

“智联3+1”包括:空气检测报警系统,是嗅觉灵敏的“监测人”,实时监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VOC等浓度指标;消防物联网系统,是“巡检人”、“报警人”,日常巡检的数据通过该网络整合、分析,形成即时信息;楼宇PORT系统,是忠实的“守门人”,通过监测楼宇进出人员佩戴的IC卡,识别其所在楼层及区域,精准监控各楼层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逃生地图APP,是“引导员”,一旦发生火情,点击APP上逃生及紧急互救按钮,就能获得最快逃生路线,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息。

未来“智慧公安”,基于感知系统的智慧防控无处不在。

危化品运输车辆没有按照规定线路行驶,如何处置?全流程感知的智能危化品管理系统会自动锁定车辆,将运输公司、所运输的危化品的特性、司机信息及时推送到相关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而此时,司机的车载屏幕上也会弹出系统发送的警告,“本车未按规定路线行驶,请按规划路线,尽快驶离禁止驾驶区域。”随后,系统会为该车自动规划了最便捷、安全的驶离路线。

甚至,如果有行人闯红灯,智能感知系统也能及时将行人“抓住”,并给他发送语音提示:“请您退回安全线以来,不要闯红灯。”

“过去,我们是哪里有警情,冲向哪里,有了智慧公安,我们就可以精准预判,风险尽量靠前化解,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陈超说。

连通社会各感知系统,打造“最强大脑”

图片4

上海街头巡逻民警。 图/屠知力

在这些超燃的感知系统背后,还有一个“智慧大脑”——超算中心。智能时代,信息无所不在,每个人时刻都在制造信息,每条信息都将以数据的形式汇总在上海公安数据中心,这是智慧公安的大脑所在。但“智慧大脑”需要和社会上各平台连通,数据共享,才能成为“最强大脑”。

“我们现在初步建了一个‘大脑’,但容量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和社会各部门包括企业联动,接通数据平台。”陈超说,“比如,小区居民水电煤账单数据,这些数据都可以丰富我们的智慧大脑,让它在不断的学习中变得更聪明。”

田林十二村居委会就安装了“社会面智能安防”的子系统,小区实有人口情况,在居委会的平台上也能看到。“我们田林派出所还将和街道的治安防控平台连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相关部门能立刻做出反应,而不是由我们做信息‘二传手’。”朱波说。

这将有助于现代警务流程再造。目前,一线警察主要是接警110,而上海110呼入电话的一半都是非紧急求助、咨询电话,这些电话挤占了有限的报警资源,也使得一线警察疲于处理一般社会矛盾。智慧公安将数据平台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基层政府“网格化”巡查机制等政府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对接,一些非警务信息被推送到相应部门,分流处置。

一线警力则减少驻点固守、巡逻警戒、安检盘查等传统任务,集中精力处置由数据中心推送的精准警情。

据了解,上海公安正考虑打破现有基层民警“一人一岗分工”的职责细分,整合巡警、交警、社区民警等一线执法力量,实现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同时,进一步整合特警、特种机动队警力,打造一支武装机动叠加巡逻力量,支撑一线民警综合执法。(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大江东工作室郝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