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八大经济问题(上)
2018-02-22 11:07:00 来源:人民网

对于春节团聚来说,七天长假还是太短了!风尘仆仆地回到故乡,亲朋好友知心话没讲完、相聚酒没喝够,那只叫做“旺财”的小狗,已经在催促人们返程了。

新春伊始,中国人特别讲究展望。狗年来了,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会“旺”吗?中国第一智库的“掌门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日前在2018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作报告,对2018年最值得关注八大问题给出了权威判断。麻辣财经将这份报告的干货一一呈上,为您2018“发发发”、“旺旺旺”增添底气和定力。

问题一:全球经济会持续超预期复苏吗?

2017年,全球经济在忧心忡忡中开局,在增长超预期中收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首次出现大范围向好、主要经济体同步增长的局面。

“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有望进一步巩固。当然,全球经济回暖的同时也隐患重重。”李伟认为,有三大风险和不稳定因素值得密切关注:一是生产率增长低迷、工资增长缓慢等因素仍困扰发达经济体可持续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尚未完成,财政紧缩政策的溢出效应有待观察;二是全球资产价格处于高位,金融风险日渐聚集;三是经济议题政治化,受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影响,多边谈判受阻,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未来中国可能会面临更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关系和新招频出的贸易关系壁垒。此外大国角力竞争思维的强化,地缘政治风险和局部地区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敲黑板:全球经济去年超预期复苏不易,持续超预期复苏更难。

问题二:中国经济会持续走稳吗?

“2017年,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平台基本确立,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趋明显。”李伟说。

在李伟看来,去年中国经济呈现六大特点:

一是经济增速稳的态势更加巩固。我国GDP增速小幅回升至6.9%,并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6.7-6.9%之间。经济增速已逐步调整至与中高速增长潜力相适应的水平,与就业、物价、效益等指标更趋匹配。

二是增长从投资驱动为主开始转向消费驱动为主。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实际增速低于GDP增速,这是自2001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同时,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4万亿美元,规模第一次与美国大体相当,经济增长更加依靠消费驱动。

三是企业经营从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市场主体对经济增速下行的适应性逐步增强。企业盈利出现明显改善,经济增长的微观活力不断增强。

四是风险从不断聚集转向逐步释放。通过去杠杆、规范举债行为和严格金融监管等系列措施,我国宏观杠杆率增速明显放缓。金融部门杠杆率有所下降,资金脱实向虚问题有所缓解。

五是市场预期和企业家信心逐步恢复。随着传统部门产能利用率提升、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以及新经济部门快速发展,市场化程度高、内生性强的民间和制造业投资增长由持续下降逐步转稳。

六是世界经济从复苏乏力转向普遍复苏。世界经济复苏范围的拓展,为我国增长阶段转换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李伟认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金融风险压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房地产稳定发展局面尚未形成;地方举债需要进一步规范;通胀抬头可能增加政策调整压力;部门间政策协调需要加强。

“展望2018年,我国经济有条件继续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平稳运行,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效益稳的‘多稳’局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李伟说。

敲黑板:增长开始转向消费驱动为主,这个趋势从春节期间就能看出来: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电影院连早8点场都爆满;长城、海边、农家乐,哪哪都是旅游过年的人潮;商场、餐馆、网购,“春节不打烊”越来越多。不用看别人,您把自家账本掏出来,算算就知道啦!

问题三:现代化建设的新部署,需要应对哪些挑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两个阶段的现代化建设新部署。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将面对哪些挑战?

李伟表示应着重关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第二,我国未来的现代化需要平衡的关系更多,也更加复杂。

在发达国家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全世界的人口规模较小,多数国家还处于农耕社会,环境容量也远比现在大。而我国的现代化却正处在这样一个时期:全球人口总规模已达到70多亿,比上个世纪初增长了两倍以上;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已接近400ppm,比上个世纪初提高近一半,距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2摄氏度警戒线只有10%左右的提升空间。未来全球人口还将继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快速现代化行列,全球能源资源需求量和污染排放量也会进一步提升。

随着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将来自于现代化的各个领域,必须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平衡好三大关系:一是平衡好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是平衡好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三是平衡好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

敲黑板:经济发展的环境更严苛,要求也更高了。GDP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这条路。就像小学生强调素质教育,以前学习好就行,现在必须德智体美劳样样好。

问题四:如何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关键还是靠创新。然而,创新仍然是我国实体经济的短板。如何以创新促进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如何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李伟给出了三个“药方”:

第一,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的技术源头供给。当前,我国研发投入规模居世界第二位,但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只有美国的1/4,韩国的1/7。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应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强化基础性、前沿性、关键性、原创性研究。同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和企业在方向选择、经费投入、组织管理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第二,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李伟认为,今后要在科研成果的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培育和发展专业技术转移机构、落实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让科研成果顺利地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动能。当下新动能成长十分迅速,但如何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尚面对诸多挑战,创新型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还面临渠道不畅、门槛较高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创新政策和产业政策。

敲黑板:高铁、网购、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新供给创造了新需求,成为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新元素,也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这些创新都源于科技,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就会改变一个产业和行业,“转”出一片新天地。在这片新天地里抢占先机,“发发”和“旺旺”都在向您招手呢!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陆娅楠)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