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捐髓概率约130万分之一 弃职捐髓小伙“生命种子”在生根发芽
2018-04-16 17:55:00 来源:汉网

图1:王斌躺在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病床上捐献“生命的种子”

图2:王斌手捧“生命的种子” 摄影:通讯员李蓓 章晟

父母意外得知真相后责怪他不该隐瞒 小伙今日回家求谅解

“好人有好报,愿早日找到理想工作”、“人生因果环环相扣,祈愿良善之人一生平安”、“不是谁都能在自己利益和别人利益面前选择后者”……昨天,红安“‘弃职捐髓’小伙王斌传递生命种子”故事经本报及官微报道后感动众多网友,祝福之声如潮而至。截至记者发稿前,王斌捐出161毫升造血干细胞,其中35毫升被输入患儿体内,“生命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伍伟 王恺凝 通讯员章晟 李蓓

130万分之一的几率

红安弃职捐髓小伙拯救同城患者

为挽救一名重症再障患者的生命,武汉两家医院昨天接力开展同城捐髓。上午9点,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开始在红安小伙王斌身上采集造血干细胞;中午12点30分,采集造血干细胞完成;中午2点30,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将35毫升“生命种子”输入2岁地中海贫血患儿盈盈体内。

2日上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长相腼腆的王斌躺在采集床上。今年1月,王斌接受了高分辨率配型和严格的体检,一切都符合捐献的要求。据了解,非血缘关系的捐髓者和受捐者在同一省份配型成功,几率只有130万分之一。

武汉首次同城捐髓要追溯到2007年。当年,25岁的武汉小伙章晟和我市一名17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武汉首次在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开展了同城捐髓。一般来说,造血干细胞采集后24小时内必须输入患者体内,异地捐髓的造血干细胞活力损失在5%到10%之间,同城捐髓则可控制在1%以内,造血干细胞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3个半小时收获161毫升“生命种子”

2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部血液科,29岁的王斌躺在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伸出双手手臂,护士一左一右插入两根一次性无菌管,这是提取骨髓前的最后准备。

13分钟后,分离机启动,殷红的血液顺着左手的无菌管缓缓流向分离机,一路蜿蜒回到王斌右手血管里。现场一片肃静,只有轻不可闻的机器运转声,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次捐献关系着武汉一名2岁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安危。1个多小时过去了,王斌一动不动,终于忍不住低声要求:“肩膀又酸又痛,能不能休息下?”

当然可以,王斌换了个姿势,很快进入梦乡。

又1个小时过去,王斌睁开眼说:“轻松多了”。12点30分,王斌身旁的血袋里终于凝聚出161毫升珍贵的“生命种子”造血干细胞。守候的护士快步上前,小心捧过血袋,迅速将其包入一只绿色的袋子里,再放进一个恒温4℃的保温箱中。

这时,王斌的后背已经全汗湿透了,看着医生为他拔掉最后一根针头,他笑着说:“终于能下地活动了。”

13点,武汉市儿童医院血液科医生准时赶到,带着这些“生命种子”奔赴2岁患儿盈盈身边。下午2点55分输入盈盈体内,5点30注入完毕。此时,盈盈已在无菌仓里待了11天,日夜翘首以盼。

担心父母不理解

小伙仍然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

捐髓之前,王斌是武汉一家私营公司见习项目工程监理,月收入6000—8000元。由于捐髓时间和出差时间冲突,王斌毅然“违约”放弃了这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不能跟我父母说。”昨天,躺在病床上的王斌依旧戴着一副墨镜,他担心媒体报道后被熟人认出。王斌告诉记者,这次捐髓身边没一个朋友知道,就是担心朋友知道后告诉父母。

“一方面是他们不了解捐髓,另一方面也怕他们怪我丢了工作。”王斌说,今年1月28日,他接到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配型成功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决定捐髓救人,随时待命。

唯一的顾虑就是父母这关。“我没有多想,一个字,瞒。”说完,王斌再三请求记者一定不要透露他的真实姓名。

在捐髓的前一天,王斌送给待救小女孩一本书《活着》,并在书的扉页上写道:“我不知道你叫什么,但我知道你一定是个勇敢的孩子。春天世间万物都在恢复生机,这些都在告诉我们,新的一年来了。所有的病魔都会消失。”

然而,王斌的故事经本报报道后,尽管照片上的他戴着墨镜,仍然被眼尖的同学一眼认出,并告诉了王斌的父母。晚上9点,王斌接到父母的电话,“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跟我们商量!”没等王斌解释,父亲生气地撂下电话。

之后,王斌一连打了三个电话,父母都拒接。今天,本报记者将和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一道陪同王斌回家,取得王斌父母的谅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