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视听】专访迟福林,“我的海南梦”
2018-05-17 11:30:00 来源:人民网

题图.jpg

1526377501(1).png

30年间,迟福林在海南经历了两个工作单位。1988—1991年,他担任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体制改革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这4年多时间里,他和30多位同事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为大特区的发展出谋划策。“可以说,那是一个改革激情燃烧的岁月。”他对“环视听”记者回忆道。1991年11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成立,迟福林开始了另一段创业生涯。本着“立足海南”的宗旨,他和同事们从未停止对海南改革开放事业的追求与探索,在许多海南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际,迟福林曾出过一本书。他在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虽然海南岛的工作、生活环境同北京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很快就爱上了这片热土。转瞬间,20年过去了,我发现自己与海南的这份感情已难以割舍。这里,有我喜欢的青山绿水,更有我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尽管这20年间时有坎坷和失落,但更多的是希望与追求,是不懈的努力。”

在今年出版的新书《我的海南梦》的序言上,他保留了这段话,并加上了一句:“说句实话,我对海南的梦想与追求有增无减。”10年过去了,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而今年4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给“三十而立”的海南送上的生日大礼——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更令他感到激动与振奋。海南的下一个30年怎么走,如何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发展面临的短板如何解决?作为立足海南的改革智库——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的带头人,他从未停止过思考与探索。

今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一下发,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说,海南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但迟福林深知,要建成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并非易事,海南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却也面临不少短板,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作为政策建议者,他仍感任重道远。

海南要进一步发展,迟福林认为有几件事很重要。首先,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要释放巨大的经济活力,一定要在制度创新上下大功夫,形成一个与大开放相适应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其次,一定要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岛屿经济体的活力、竞争力在于开放,尤其要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形成海南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第三就是人才,如何能够通过改革开放搭建各类平台,吸引海内外人才投身于海南的建设中,这是个大问题。

在迟福林看来, 国际上还没有一个这么大面积成功地发展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的经验,海南必须借鉴国际上各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突出自己的特点,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比如新加坡在法治化建设上、贸易规则管理上的经验值得学习,香港的国际消费中心和服务业做得特别好,各有各的优势,要借鉴不同地方最成功的经验,而不是哪一种模式的单一照搬。

此外,海南独特的资源优势、气候条件,使它成为发展医疗健康养老产业的一个最佳选地。国内对健康医疗的需求日益上升,将成为支撑海南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大市场。同时,海南有开放政策的支撑,在全国拥有最开放的医疗健康产业的相关政策。

比如,海南发展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将会带动以医疗健康为重点的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比如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会带动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它会带来大量的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到海南落户,甚至一些国际知名的机构,从而形成以海南为基地,面向全国甚至面向东南亚的一个医疗健康胜地。

"海南30年的发展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历史性缩影。改革开放使海南从一个边陲小岛变成了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极大地迸发了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一个初步繁荣的宝岛。海南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决策是对的,证明了中央办经济特区的选择是正确的。"迟福林说。(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视听工作室 王艺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