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镇馆之宝丨福建博物院篇(上)
2018-05-17 21:05:00 来源:人民网


1512547847652055325.png

福建博物院于1933年成立,2002年新馆落成于碧水环绕的福州西湖之畔,由主馆、综合馆、自然馆、积翠园艺术馆等建筑以及古堞斜阳、金鳞小苑等景观组成。现拥有馆藏文物和各类标本2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我们从中挑选出十件精美藏品,以飨读者。本期,我们先呈现其中6件。

1.明德化窑何朝宗塑观音立像

明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jpg

立像高50厘米、底径14.5厘米。观音赤足立于云座上,头正面饰三宝莲花,结高髻,上覆巾垂肩。面容端庄丰润,微含笑意,呈俯视状。身着广袖通肩大衣,袒胸垂挂璎珞,双手戴镯,交叉置于腹前,下着长裙,衣褶随风飘动,文静慈祥,娴静若思。通体施象牙白釉,釉面纯净莹亮,如脂似玉。胎体厚重,内空,座底露胎,胎洁白细腻。背部印有小篆“何朝宗”葫芦章及“宣德”方章。

福建地区窑口众多,白瓷系以素有“象牙白”“中国白”美誉的德化窑著称,极具价值的文物很多,这件明代何朝宗塑观音立像即是其中之一,现藏于福建博物院。

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明代瓷塑工艺大师,福建德化白釉瓷雕风格的创始人。他的瓷雕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取众家之长,形成别具一格的“何派艺术”。他的作品以佛教人物为主,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以造型美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完美结合而取胜。

该立像工艺精湛,比例准确,既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何朝宗作品传世较少。这件观音立像款纪明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2.五代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

五代闽王延翰铜鎏金狮子炉.jpg

此炉通高40.1厘米、口径21厘米。焚香器,铜质,由盖、身两部分组成。炉盖作盔状,与炉口沿凸唇相扣合,蹲狮钮,狮口与器内相通,便于烟香外薰。炉身直口,有窄凸唇一圈,外宽平折沿,边沿呈五葵瓣形,直腹平底,腹处铆接五兽足作支架,兽足上部作兽首。通体鎏金,宽折沿平面环刻楷书“弟子盐铁出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检校尚书、礼部郎中、赐紫金鱼袋王延翰,奉为大王及国大人铸造师(狮)子香炉壹口,捨入保福院,永充供养。天祐四年九月四日题”铭文。

天祐四年,即公元907年,朱温灭唐,改年号为梁开平元年,而炉上仍沿用旧唐年号。王延翰(?~927年),字子逸,唐代福州节度使王审知之子。延翰最初被后唐任命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光四年(926年),后唐拜延翰为福州节度使,同年十月,延翰建国称王,但仍称臣于后唐。王延翰个性骄傲荒淫,残忍凶暴,于十二月被其弟及王审知养子所杀,世称闽嗣主。

该器物造型古朴端茂,栩栩如生。整体铸工精致,构思巧妙,为五代闽国有铭文铸器之孤件。纪年明确,除鎏金大多脱落、表面经保护处理外,其余保存较好,为福建地区同类器物造型、工艺、断代及辨伪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3.唐波斯孔雀绿釉陶瓶

唐波斯孔雀蓝釉陶瓶.jpg

这件四绹纹环耳陶瓶,通高74.5厘米,微敛口,溜肩,长腹斜收,腹最大径在偏上,平底、沿外突,肩颈部饰四个绹纹环形系、系孔不通,肩腹部饰四道粗绳状堆纹,似幡幢状,器物通体施孔雀绿釉。于1965年2月出土于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第三主王延钧妻刘华墓,共有三件。伴随这三件陶瓶出土的还有三件石雕覆莲座,均为扁圆形,中间凿圆孔,边缘雕覆莲瓣纹,莲瓣施红、绿、黑色彩绘,推测应是为三件孔雀绿釉瓶特制的器座。

孔雀绿釉,是一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这种釉陶器起源于古波斯地区。晚唐五代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频繁发展,从海路传入中国。

五代闽国时期,福州、泉州已经发展成为当时重要的商业城市,福州海口新辟“甘棠港”,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具有特色的波斯陶瓷,由波斯人或者阿拉伯商人输入闽国。波斯釉陶的瓶、罐上常有一种环形系,系孔不通,无实用价值,纯属装饰,称之为“盲系”。

波斯孔雀绿釉瓶目前国内发现较少,仅在扬州、福州两地有发现,反映了古代波斯与福州、扬州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对研究波斯古代文化和福州、扬州等地的海外交通史具有一定意义。

4.清廖熙雕黄杨木观音立像

清廖熙雕黄杨木观音立像.jpg

此立像出自清末莆田雕刻名家廖熙之手,通高37.7厘米,头披巾下垂,面容端庄丰满,长耳,目下视,神态宁静慈祥。身着通肩大衣,长裙曳地,袒胸挂璎珞,双手掩袖内合收于右腹下,赤足立于云座。木雕造型古朴,注重神韵,稳重大方,比例得当,呈现油脂光泽,衣纹皱褶飘动有致,线条圆润柔和,自然流畅。

莆田黄杨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风格古朴典雅、刻划细腻、层次分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雕刻名家层出不穷,廖熙便是其中杰出代表人物,据1994年10月中华书局出版的《莆田县志》记载,他是莆田城内坊巷人,清同治二年(1863)生,出身雕刻世家,自幼聪敏,师承家教,雕工出众。他的作品因物赋形,极具特色,光绪年间曾被作为贡物供奉朝廷,德宗皇帝亲笔书写“巧夺天工”四字褒奖他。宣统年间廖熙的雕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获一等奖。

5.明吕纪设色梅花天鹅图轴

明吕纪设色梅花天鹅图轴.jpg

此作属于兼工带写风格,尺幅巨大,图轴纵轴通长343厘米,通宽184.5厘米, 绢本,设色,立轴,以工笔重彩描绘了天鹅、八哥、蝴蝶等生灵喜戏于河边梅花树上、下之盎然情景,画面绚丽精致。以粗笔写树干、顽石,杂以花木草石,颇具生气。工笔画一对天鹅,一只侧身曲颈回顾古梅,一只仰望天空中的八哥,鹅身洁白如玉,眼睛刻划有神,形象生动。古梅干枝苍劲,生机勃勃。树下衬以太湖石、月季花,石后有双勾竹隐露,色彩艳丽,衬托出天鹅之白身红嘴。是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杰作。

吕纪,15世纪中至16世纪初的画家,字廷振,号乐愚,浙江宁波人,擅画花鸟、人物、山水,以花鸟著称于世。他主要以工整精丽的“院体”传统作画,造型准确,设色鲜艳,生气奕奕,被称为明代花鸟画第一家,在当时宫廷内外影响甚大。吕纪作画时会以寓意手法规谏皇帝,明孝宗曾说:“工执艺事从谏,吕纪有之”。

1991陈英金岚夫妇捐献一批珍贵的书画文物给福建博物院,此画便是其中之一。此画经过启功、徐邦达先生鉴定为吕纪真迹。

6.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致妻陈意映遗书

1911年黄花岗烈士林觉民致妻意映遗书.jpg

纵41.5厘米,横42.5厘米。

林觉民(1887~1911),福建福州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此件致妻陈芳佩(字意映)的绝命书,是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的4月24日深夜,在香港滨江楼墨笔草书于1块白色细布手帕上,记述其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抱定为革命捐躯的决心。书中感情真挚,言词慷慨激昂,表现出革命英雄气慨和坚定立场,为后人所传颂。1959年林觉民之子林仲新捐献,现藏福建博物院。

(本文图片由福建博物院提供)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度生活工作室 邵玉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