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破解“赢商”密码,合肥就是这么拼!
2022-09-07 10:48:00 来源: 合肥日报


  营商环境, 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 更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厚植兴业沃土,激发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对标先进、统筹兼顾、系统发力,奋力跳起摸高,加力争先进位, 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精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创新创业主体见证“合肥速度”,感受“合肥温度”,共建”合肥高度”, 营商环境建设收获丰硕成果。


  在国办电子政务办开展的 “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 中, 我市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四 ;
  在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 劳动力市场监管、登记财产、纳税、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等5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被评为“2020年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 ;
  入选“中国18-35岁年轻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城市”,连续三年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
  营商环境对市场主体的磁场效应逐步显现。“十三五”以来,全市市场主体户数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合肥市正式成功迈入市场主体超百万城市行列。 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是2012年的4.8倍,其中个体私营企业140万户,是2012年的4.9倍。


  商合杭高铁合湖段列车从合肥南站驶出。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关键词——政务环境


  围绕企业和群众关切,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
  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平均申报材料减少到2个以下, “一窗办”“一网办”“就近办”“异地办”等改革举措深入推进 ;大力推行政务服务“免证办”,首批梳理政务服务事项950项,实行免提交实体证照办事。企业开办实现“掌上办”“分段办”“零成本”。 不动产登记实现线上和线下税费“一卡(一码)清”缴纳,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将登记申请原需提供多套资料精简为一套资料,材料精减达90%以上;办理时限从原先的各类登记30个工作日,逐步精减到线下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线上登记即时办结。
  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长、材料繁、程序复杂等难题,敢于啃最难的硬骨头,大力推出改革举措。 目前,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办理时间压缩到7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总时限压缩在16个工作以内,审批事项最长压缩了200个工作日以上。


  合肥市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全媒体记者 苏玲 摄
  关键词——市场环境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全面完成114项审批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探索开展“一业一证一码”改革,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率先实现“清单之外无证明”。 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招标投标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理,全程网招率达99.46%。 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专家+智慧”新型评审模式,率先开放对接市场主体依法自建的交易系统,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上线“合肥市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平台”,企业信用越好,开具越快,手续费越优惠,累计开立电子保函91675笔,担保金额198.85亿元。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设立2000万元合肥市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
  针对疫情冲击、物流不畅等共性问题, 及时出台“稳企增效9条”“援企稳岗9条”“物流运输行业纾困4条”“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9条”“外贸促发展7条”等阶段性政策,今年以来兑现惠企政策资金超过350亿元。搭建“信易贷”平台,推进信用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注册企业突破18万户,授信总额突破780亿元。 创新推出“政信贷”业务,上线以来,企业融资年利率保持在4.5%左右,明显低于全国全省中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


  关键词——法治环境


  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出台《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合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一全市随机抽查工作平台,将全市54万户企业和8367名监管人员全部纳入,分类建立随机抽查“两库”,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积极开展政务失信治理工作,将因法院判决不执行、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新官不理旧账”等依法依规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作为政务失信治理重点,建立防范和治理政务失信的长效机制。成立安徽省首家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中国(合肥)知识产权中心正式通过验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合肥连续十三年在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位列第一,获评全国“2020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称号。


  庐阳区四里河司法所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普法志愿者们向过路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发放《法律援助服务指南》等资料。王卓妍 全媒体记者 宋炎骏 摄
  关键词——开放环境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打造普惠包容的开放环境。
  开放平台不断增强,获批建设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服务贸易试点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进口贸易示范区, 成为同时拥有4个国家级开放品牌的4个省会城市之一。 开放通道日益畅通, 开通航空国际国内货运航线6条,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2000列,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开始试点。外资外贸持续增长,49家境外500强在肥投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超12.6%,总量跃居省会城市第8。
  广纳八方英才,人才集聚效应凸显。 出台“人才政策20条”“人才创新创业8条”“重点产业人才7条”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创新开展“智汇合肥高校行”系列活动,汇聚各类人才超20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95万人,在肥服务两院院士达138人,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2.6万人,高出全国平均1.1万人。 高标准建成“合肥国际人才城”和“合肥国际人才网”,为来合肥的全球双创人才提供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


  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媒体记者 苏玲 摄
  关键词——创新环境


  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打造活跃舒心的创新创业环境。
  成立市委科创委,出台《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 设立“合肥科技创新日”,成功举办首届量子产业大会、全球科大人创新创业大赛、合肥市“三创”大赛。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氛围与日俱增,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52%,居省会城市第3位。 全力服务保障“国之重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重大战略平台叠加效应不断释放,再添“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国字号创新品牌。 2021年度国家十大科技重大突破合肥独占四席,11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攻坚行动,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库,打造首批中试基地、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着力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和项目攻关体系,全市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迈上八百亿新台阶。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接近翻一番,总数达4905户;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次突破千户大关,总数达4528户,三年实现倍增;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总数达13家,居省会城市第2位。


  安徽创新馆。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文字 | 全媒体记者 华新红
  图片 | 均为本报资料图
  海报 | 全媒体编辑 程晓丹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吴弘
  出品 | “湖畔点经”融媒体工作室、 “看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姗姗不迟到 ” 融媒体工作室


  开学第一课!合肥这10位校长“有话说”……
  全国公务员最高荣誉揭晓!合肥获得两项殊荣!
  安徽芯片设计“第一股”!合肥又一家企业上市!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