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这十年丨绘城乡新画卷 筑幸福宜居城
2022-09-19 10:21:00 来源: 铜陵发布






  十年,弹指一挥间,城乡建设绘就铜都新画卷。
  一座座“口袋公园”串珠成链,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如今的铜陵,城与乡如一枝并蒂莲,两处各芬芳:一边是广袤沃野,一边是高楼广厦;一边是美丽乡村承载着村民的幸福生活,一边是城市品质功能加速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城乡建设快马加鞭,城乡颜值不断刷新,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黑砂河下游岸线整治工程等4个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9年,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年度考核位居全省第一,2019、2020 年,枞阳县连续两年荣获省政府农村危房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激励县……


  抓项目 强功能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品质


  “以前这条路损坏严重,晚上下夜班也没有路灯,现在路面平整了,两旁的灯也亮了,颜值和安全性都得到大大提升。”家住义安区的张师傅不禁夸赞道。日前,随着最后一道交通标线施划完成,历时4个月的滨江大道(南湖路—翠湖六路)道路整治维修工程圆满完工,让这条铜陵的“窗口”路段焕然一新。
  项目建设事事关民生,件件为百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抓谋划、抓实施,建成了一批功能优、品位高、形象美的精品示范工程,推动城市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吸引力显著增强。截至2021年底,我市城市供水管网、排水管网、供气管网分别达到 1857 公里、1803 公里、1178公里,城市供水、供气能力分别达到 42 万吨/日、65 万立方米/日;城市公共绿地达到 3692万平方米,城市绿道长度达到 303.06 公里,城市口袋公园数量达到 55 个,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 40.57%、43.59%、15.65 平方米;城区车行道、人行道设施平均完好率均达 97%以上,主次干道路灯明亮率达99%以上。


  波光粼粼的江面、生机盎然的花木,沿着滨江公园健身步道一路向前,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2012年,我市启动实施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历经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滨江生态岸线北延伸工程、滨江生态岸线南延工程建设,如今生态护坡、园林绿化、临江步道、绿道等构成了全新岸线景观,这个曾经的生态“痛点”变成了网红“景点”。在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内,有“悬浮”于江面之上的铜陵滨江码头书屋,有水天绿洲、古渡春秋等特色景致,还有利用原有的码头、堆场和船厂改造而成的滨江生态体育公园……滨江岸线的“蜕变”,让铜陵人民“拥江更亲江”的愿景变为现实。
  铜陵人民不仅“亲江”也“亲山”。大铜官山作为铜陵城市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的采矿基地,其保护和开发,是铜陵人民长期以来的夙愿。近年来,我市按照大铜官山公园建设理念,修建了进出山道路、登山步道等设施,同时在保留原有景观林木及地被基础上进行绿化提升施工,使这座昔日的废弃矿山“变身”成如今绿树环绕、景色优美的市民公园。
  十年来,我市一大批惠民、利民的城建项目落地生根,不断擦亮“人民城市”底色。全长2.4公里的黑砂河下游岸线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昔日“龙须沟”,摇身变绿洲;只需将车开进出入口,下车刷卡,最快60秒完成存取车,淮河路智能立体停车楼打造城市停车新模式;五松道、行健路、官塘二路等26条微循环道路先后建成,有效打通城市交通的“神经末梢”;历时461天,日净水能力达30万吨,现代化花园式水厂——滨江水厂建设成为展现铜陵速度和能力的一个象征;路灯智能化、节能化改造及桥隧监控 EMC项目投入运行,用“智慧之光”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项目顺利完工,城市安全韧性得到全面提升;城市社区活动场地遍地开花,市民健身“举步可就”……
  在城市建设中,我市不仅注重“上新”还不断加快“更新”。2021年,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为推深做实城市更新工作,我市坚持系统谋划和项目化思维,在全省率先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划分城市更新单元72个,谋划更新项目580个,重点推进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郊区大通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传承、滨江老工业园区环境提升等 9 个项目,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韧性、改善生态环境,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好、“品质”更优。


  暖民心 促振兴
  满怀“真心真情”打造诗意乡村
  秋日的微风,吹得有些温热,一如危房改造带给农村居民的润泽、温暖、真情。枞阳县麒麟镇梅花村居民叶映芳正在给屋后的鲜花浇水,望着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房屋,叶映芳脸上绽放出笑容,“以前的老房子又破又旧,下雨天更是漏雨不断,跟现在的房子简直没法比!”叶映芳庆幸自己赶上好时候,更对帮助她危房改造的好政策好领导感激不已。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情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改造的是危房,温暖的是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住建局始终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坚持严整改、细排查、重精准、求实效,督促县区住建部门与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和数据互通共享,不断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2022年6月,我市提高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属于重(新)建 3 万元/户、属于房屋修缮加固(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2万元/户,其他五类人员农村低收入群体1万元/户),进一步减轻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建房压力。同时,对个别情况复杂、享受补助政策后仍无力解决改造资金缺口的,充分发动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爱心人士、社会慈善机构等多方力量,统筹运用各类政策性、帮扶性、捐赠性资金,实行兜底解决。
  与此同时,市住建局强化日常调度和督查,按照月督查考核通报、季调度分析、年危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方法,对全市危房改造工作进行定期的全面督查和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相关部门落实整改,着力保障困难群众住房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1万户,占省目标任务的118.33%,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8765户,累计发放补助资金21318万元。
  行走乡村,入目是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农房、生机勃勃的绿植、秀丽怡人的湖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住建局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开展小城镇道路建设、环境绿化提升、公共照明增设、垃圾收运处理等内容实施建设,达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乡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的目标,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该局以保护传统村落为主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对传统古建筑进行修缮加固、挂牌保护、申报文保单位等,同时实施雨污分流、绿化亮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提升等工程,让古村落留住乡愁、绽放新颜。
  十年来,我市大通镇、钟鸣镇入列中国特色小镇;32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工程建设完成;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胥坝乡群心村、东联镇合兴村入列“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义安区钟鸣镇龙潭肖村、义安区东联镇赵氏戏楼村、郊区大通镇和悦村、郊区陈瑶湖镇水圩村、郊区铜山镇南泉村和义安区天门镇板桥村成功入围国家传统村落。


  文字:姜蕊 杨俊峰 摄影:高凌君
  编辑:刘芹 审稿: 卢璇洁 终审:季学明 铜陵日报社出品·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丁纯等在铜陵分会场参加会议
  丁纯在督导生态环保工作时强调:抓实问题整改 守护绿水青山


  注意!10日起执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