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88.1亿元→172.94亿元!
2022-09-26 15:45:00 来源: 池州市人民政府发布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2012至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0.99亿元增长到74.28亿元,年均增长6.13%。 全市财政“蛋糕”越做越大,收入质量不断提升,税收收入年均增长6.9%,增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十年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88.1亿元增长到172.94亿元,年均增长6.98% ,其中,全市民生类支出占比保持在85%以上。十年来累计投入教育领域资金207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领域资金157亿元。


  涵养“源头活水”
  为实体经济腾飞“加力”
  9月16日,位于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百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作人员正加紧对生产线进行调试,力争本月底投产。“目前,安徽中韩(池州)国际合作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项目已发行2期专项债券共计3.08亿元。入驻百强电子一期、华宇电子三期、钜芯电子二期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有力撬动了社会资本投资。”池州开发区财政金融局副局长包婧雄表示。


  ▲安徽百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没有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增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植壮大税源是财税工作的首要职责,也是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源头活水”。
  把减税降费政策落细落实,让税收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 全市累计减轻企业负担超99.5亿元 ,累计兑付涉企奖补资金9.1亿元。加大项目投资拉动,支持产业升级,累计拨付市本级政府性投资预算62亿元,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PPP扩围增效,全市共19个项目被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落地项目以2.7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84.8亿元。累计安排超过20亿元,支持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设立总规模达100亿元的“1+2+N”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近6年来, 全市累计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137.25亿元 ,用于脱贫攻坚、水利维修、乡村振兴等86个公益性项目,用于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生态环保、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71个重点建设项目,撬动有效投资160.13亿元,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扩大有效投资稳经济大盘,落实“六稳、六保”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全市政府置换债务165.19亿元,节约财政支出约24.78亿元,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即期偿还压力,优化了政府债务期限结构,降低了地方政府融资成本,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紧扣“质效提升”
  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加速”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财政工作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改革。
  2014年,池州市采用PPP模式,市政府与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池州市排水有限公司,负责承接池州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及市政排水设施购买服务业务。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期26年。该项目的落地是池州市城市建设中的一次重大改革创新,开启了PPP模式的新篇章,被财政部列为首批PPP示范项目,并遴选为全国PPP经典案例。


  ▲池州排水有限公司全景
  十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同步推进市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基本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出台了《池州市关于加强市直单位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通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收回结转结余资金,统筹用于民生等重点领域。目前,预算指标管理、计划管理、支付管理、工资统发管理、公务卡消费报账等业务功能已纳入财政平台一体化管理,实现基本业务信息实时共享,提升了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十年来,市属国企资产总额从2011年底的143.38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352.94亿元,年均增长14.61%;营业收入从7.81亿元增长至19.59亿元,年均增长15.08%;资产负债率稳定在40%左右,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2022年,为形成“市国资委监管——集团公司统一管控——专业板块公司运营”国资监管和运营架构,将所有市属集团公司合并组建为池州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业务公司重组为5个专业板块公司,构建“1+5”体系架构,做大企业规模。以池州公铁大桥、池黄高铁为代表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办好民生实事
  为群众幸福“加码”
  “桃栗路从最初的土路、砂石路到后来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的柏油沥青路面,宽敞的主干道,给村民们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贵池区梅街镇铺庄村村民章炳炎深有感触地说。


  人民的财政,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
  “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部门深入推进民生工程,每年实施33项,累计滚动实施43项,累计投入资金126.45亿元,从解决“三难问题”,拓展到“五有+1”目标,从保基本到广覆盖,不断提标扩面,努力解决基本民生领域问题。
  “十三五”期间,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93.8亿元,比“十二五”增长53%。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0.2万人。入选国家医养结合试点、第四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实现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基本解决城区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青阳县综合养老服务指导中心
  “十年来,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积极发挥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作用,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增进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市财政局局长柯春平表示,我们将更好发挥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办 / 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 / 池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协办 / 池州市传媒中心
  来 源 / 池州市传媒中心 记者:邓柱 图片:安徽公路 池州排水等综合整理
  编辑:徐雯 责编:胡梦飞
  审稿: 周劲风 监制: 汪宏斌
  公益广告展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