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报聚焦丨 “泸”力十年:乘风借势融入“大”战略 砥砺改革实现“大”发展
2022-10-18 09:27:00 来源: 泸州发布


  10月16日,四川日报专刊聚焦泸州,刊登《“泸”力十年:乘风借势融入“大”战略 砥砺改革实现“大”发展》。


  全文如下:
  10月1日0时,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这条全长约42公里的高速公路,是泸州东向出川大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速路网布局规划中的重要省际通道,它将泸州与重庆永川的车程缩短至1小时。
  此刻,渝昆高铁泸州段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全力冲刺,为如期实现通车按下“快进键”。
  此外,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也进展频频。


  2022年10月1日0时,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距离成渝两极更近,四川南向通道更畅,这是泸州全力推进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几个切片。
  这十年,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之畔的泸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国家战略布局中找准定位。
  通过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系统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一个个重点项目在泸州开花结果。发展新空间得以拓展,发展新优势持续奠定。
  乘风借势,奋斗不止。泸州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为主要抓手,主动融入国家“大”战略,实现“大”发展,彰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时代风口中抢机遇
  乘风借势,勇于破局,始终锚定大战略
  破局,改革开新局。
  泸州是云贵川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长江、沱江穿流而过。凭借两江,自古以来,泸州就是四川重要通道,泸州港是四川第一大水港。
  但随着现代交通格局的改变,泸州交通逐渐“卡了脖子”,未通高铁成为最大的“短板”。
  在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大背景下,泸州如何劣势补强,打造四川南向大通道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背水一战,唯有拼。
  “从2014年起,我们就把高铁建设视为泸州的‘一号工程’。”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捷报相继传来。
  去年1月,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昆高铁泸州段全线开工,途经云贵川渝的渝昆高铁将与绵泸高铁在泸州交汇,泸州铁路枢纽的战略将成为现实。
  同样在泸州启动建设的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有利于打破四川南向铁路运输瓶颈制约、提升铁路货运能力水平,开辟四川至北部湾最近的出海铁路货运大通道,进一步扩大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开放合作。
  去年6月2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通车运营,泸州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川南地区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川南经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2021年6月2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开通运营,泸州迈入“高铁时代”。
  放眼全市,多个重大交通项目都有大动作。
  点滴成河,汇流成海。“泸”力十年,泸州实现了高铁从无到有,泸州云龙机场成为川南第一大、全省第三大航空港,全市高速公路里程总数位居川南第一位,泸州港蝉联中国港口海铁联运集装箱码头前10名,水运外贸箱量占全省水运外贸箱量约70%,泸州“铁、水、公、空、邮”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加速成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泸州不断发挥自身优势,与重庆永川、江津以跨行政区组团发展模式建设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
  按照《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泸州全力协同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造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今年1月,泸州开行中欧班列,陆续开通泸州港至德国杜伊斯堡、俄罗斯莫斯科、白俄罗斯明斯克班线,实现长江水运和中欧班列的无缝连接,也助推泸州成为四川唯一开通铁、水国际物流双通道的城市。
  靠江,改革立潮头。
  这十年,泸州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打造开放先行地。目前,拥有7大国家级开放平台,已成为除成都之外,省内对外开放平台数量最多、开放能级最高的城市,同时,也是西部唯一的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全国16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之一。
  通道更通,政务也更畅。
  近年来,泸州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增活力,农村宅基地制度、“0证明城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等试点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开放格局下加磁力
  能级提升,品质更高,酒城不止有酒香
  强磁场,酒城更引人。
  十年来,泸州对外开放格局加速显现,也推动了一系列国家级展会、平台和名片落地——
  2014年,泸州正式成为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会址,会展规模和层次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泸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此后,先后获得“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绿色园区”等13张国家级名片。
  2017年4月,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正式在泸州挂牌运行,7个国家级开放平台让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速成型。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授予泸州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11月,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0月,泸州被授予“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泸州”称号,这也是全国首个“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称号。
  今年6月,中国西部工匠城在泸州启动建设;7月,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举行;8月,泸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夯基垒台,见效成势。
  作为泸州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恒力(泸州)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将建成西南地区最大聚酯新材料、纺织基地。目前,恒力(泸州)产业园纺织一期项目8个车间已经投用,完成设备装机14000多台,可实现日产坯布150万米。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强力推动泸州纺织新材料产业发展,实现纺织产业强链延链集聚。
  今年7月,泸州建市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理文泸州年产110万吨浆纸全产业链项目成功签约。竹资源大市泸州可实现从“一片竹”到“一张纸”全产业链发展。
  重大标志性工程是风向标。两个“最”字级项目,印证了泸州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十三五”期间,泸州累计实施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50多个,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5561.1亿元。如今,中国电子、华为公司、绿地集团、厦门建发、厦门象屿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不断在泸州“集结”。
  近年来,泸州新兴产业从无到有,曾经的“天长地酒”(即天然气化工、机械、能源、酒业)也在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健全产业链,泸州围绕白酒(食品)、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能源化工、纺织新材料和绿色建材七大重点工业产业,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泸州,老酒如何有新酿?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泸州老窖智能化包装中心技改项目正加紧施工,有望在明年建成投产,成为白酒行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化包装仓储基地。
  放眼泸州白酒产业,正不断串珠成链。“从上游的原粮种植、白酒酿造、包材印务,到下游的仓储物流、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泸州的白酒相关企业种类变多了,产业链延长了。”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风过泸州带酒香。但,酒城不止有酒。近年来,泸州立足丰富的医疗资源,正在加速建设推进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相继投入近100亿元用于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现有“三甲”医疗卫生机构7家,形成了辐射川南、渝西、滇东、黔北等数千万人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


  泸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优化“一体两翼”基础教育布局。发展普及普惠学前教育、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多样化特色普通高中教育、多元现代职业教育、内涵式高等教育,实施学前教育提质扩容工程、义务教育提升工程、高中教育攻坚工程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
  为让全市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泸州还围绕教育、康养、文化、生态、社会治理、富民增收等方面,“量身定制”了高品质生活“八大工程”。
  十年里,泸州的发展态势在变、创新动能在变、开放能级在变、民生福祉在变,充分彰显了“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这句城市形象定位语的深刻内涵。
  多重挑战中敢拼冲
  笃行不怠,勇毅前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
  时间不等人!新发展理念一个重要的核心就是发展。
  9月30日,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中信建设150万吨进口粮食深加工项目建设现场,数名工人与时间赛跑,热闹又忙碌。
  “项目由150万吨粮食生产车间、4个10000吨的粮食筒仓和办公大楼组成,总投资达20亿元,预计10月底投产。”阵阵轰鸣声下,综合保税区工作局高级主管石声清不由提高嗓门说话。
  作为泸州综合保税区“区港联动”发展重点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实现年进出口额28亿元。本轮疫情期间,项目第一时间实行闭环管理,全力以赴保生产。
  这是泸州认真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以及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全力稳住经济大盘,泸州奋力拼搏,蓄势加压,决战四季度!
  今年以来,旱情、火情、疫情等多重挑战,特别是9月5日泸州新一轮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
  为了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泸州在“防疫泡泡”模式之下,千方百计保障重点工业企业正常运转。
  在接到龙马潭区临时性静态管理通告后,泸州港的“保生产作业方案”便开始实施。“我们迅速召集作业人员到港口实行闭环管理,将职工楼清扫出来,安排员工入住。”四川港投川南港务公司所属泸州港生产作业部副部长杨玲玲介绍,闭环管理的近20天里,百余名员工吃住在港区,24小时筑牢港区疫情防线。
  9月17日,泸州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第一时间前往泸州多区县调研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考验严峻,但泸州逆势而上,稳住了良好发展势头。今年前8月,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外贸也呈“加速跑”态势,进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外贸进出口总值达86.5亿元,同比增长71.9%。
  9月23日,泸州市“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吹响锚定全年目标的冲锋号。“抓紧报送一批、开工一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采取‘线上+线下’‘链主+协会’等方式招引更多项目落地”“统筹抓好一二三产业复工复产,强化‘一园一策’‘一企一策’专班服务”等细化举措频频提及。
  3天后,首份答卷便已提交。
  9月26日上午,四川省2022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推进活动泸州现场举行。泸州分会场共推进7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2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4亿元。结合“一体两翼”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现状,项目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民生及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


  项目推进还在提速。
  次日,在泸州云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内,天翼云川南中心开园。该中心作为泸州的“城市数字底座”,将会吸引更多有数字化需求的企业、项目落地泸州,为泸州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延链补链强链。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全力以赴拼经济、快马加鞭搞建设,努力把工作进度赶上去,把疫情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泸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当下的泸州,正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更宽领域寻求合作、集聚资源,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为高水平建设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应有贡献。
  - END -
  消息回顾:
  ● 一图速览二十大报告
  ● 二十大报告金句
  ● 非凡十年,看泸州!
  来 源丨四川日报 文丨瑞林 图丨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编辑丨陈相竹 责编丨谢蕤 樊鸣霄
  审核丨 刘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