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社会各界热议二十大报告:以更大的决心推动绿色发展
2022-10-20 09:27:00 来源: 马鞍山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全市奋战在生态环境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推动绿色发展,让马鞍山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杭前文市发改委能源和环境资源办公室副主任 杭前文说,我们将立足市情实际,加强清洁能源替代,大力推进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或等量替代,推动煤炭消费指标向优质高效项目倾斜。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持续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精准发力扶优劣汰,加快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绿色低碳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李旭东马鞍山经开区环委办主任 李旭东表示,园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亩均效益评价、标准地 改革等牵引作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以蜂巢能源、华骐环保、欣创环保等企业为龙头,不断壮大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持续改善园区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在绿水青山间绘写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陈鹏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安徽山鹰能环部经理 “绿色低碳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陈鹏表示,山鹰国际将依托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进行工业垃圾循环利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打造数字化工厂,加快推动沼气发电升级改造和绿色超级工厂项目建设,创新探索光伏发电新模式,打造绿色造纸标杆企业。


  周松市城管局环卫处垃圾分类管理科科长 “实施垃圾分类,可以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有效推进资源节约。2021年,我市建成3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为全面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深入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周松介绍,下一步,将继续着眼“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的目标,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


  张净中冶华天水环境综合治理运维项目部经理 “近年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深化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全市35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并通过住建部‘ 长治久清’验收,‘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重回老百姓的身边。”张净表示,目前,治理后的河道已全部进入运维,下一步将持续做好日常维护、问题排查等工作,扎实推进雨污分流,严防污水下河,杜绝返黑返臭,确保水清岸绿,实现长治久清。


  程平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程平看来,推进水环境治理,要聚焦河岸同治,统筹兼顾、疏堵结合,推动治理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末端向源头的转变。程平说,近年来,我市水环境质量已得到明显改善,下一步,将坚持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水岸同治、标本兼治,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夏骏慈湖高新区环委办工作人员
  夏骏表示, 慈湖高新区开展了“环保管家”服务试点工作,聘请专业的“环保管家”,为园 区和企业“把脉问诊”,提供环保技术、政策咨询及决策等服务,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下一步,慈湖高新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李伟中国铁塔马鞍山分公司行业拓展部副经理 李伟说,作为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和5G新基建的主力军,市铁塔公司将继续探索“源头防控、空间协同、技术优化、共享创新”的“生态环境+铁塔”合作共赢新模式,通过“铁塔+5G+AI”,给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装上“千里眼”“顺风耳”“智慧脑”,为生态环保工作提供高点位视觉感知、数据采集、图像分析和信息处理等数字化服务,助力马鞍山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焦其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出了‘一轴六区多廊多点’为框架的长江生态廊道建设空间布局,通过实施增绿扩量、退化林修复等六大工程建设,努力把长江两岸打造成水清岸绿、城乡共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焦其昌表示,下一步,将从创新林业发展模式中育先机开新局,全面实施长江生态廊道工程,深入推进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同步开展国家储备林和林业碳汇项目建设,推动我市科学绿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夏德军市渔业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保持长江十年禁渔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涉渔案件,较好维护了禁渔区秩序,巩固了禁渔成果。夏德军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制度严队、法制塑队、改革建队、业务兴队”等创新做法,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渔政执法服务水平;创新“人防+技防+联防”管理方式,持续加强禁捕水域执法管理,广泛深入做好禁捕宣传,为长江大保护贡献渔政力量。


  倪磊马鞍山市两山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环境部部长 倪磊说,自新时代“向山大会战”打响以来,向山地区的生态修复遵循EOD路径,积极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通过创新机制和项目运作模式,以“生态修复+”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向山地区“生态伤疤”打造成“城市花园”。


  秦宁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 “今年上半年,我市首家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中钢矿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获批成立。这标志着我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正式拉开序幕。”秦宁表示,下一步,市司法局将深入指导中钢矿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工作,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规范化、法治化、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追究难的司法鉴定问题,为马鞍山打造生态优的“白菜心”筑牢安全屏障。


  黄辰博望区石臼湖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 “我们要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科研监测及湿地宣教等多项工程,积极巩固提升石臼湖生态综合整治成果,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黄辰表示,作为石臼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一员,将协调配合生态、农业、公安等部门依法查处保护区内的各种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石臼湖生态系统稳定。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陈晨市经信局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科科长 陈晨说,我们将持续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强化源头减量、严格过程控制、优化末端治理,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构建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重点针对钢铁、水泥、化工、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引导重点用能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付尚红宝武马钢能环部能源技术室副主任 “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迈入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每一个钢铁人的美好愿望,也是每一个钢铁人的重要使命。”付尚红表示,下一步要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发展机遇,推进企业主要工序能效提升以及标杆创建工作,为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继续努力。


  朱雷 光环江东环保能源( 马鞍山)有限公司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助理 朱雷表示,企业将持续做好全厂设备的节能降耗技术探索及改造,通过深挖设备潜能、优化系统配置、提高机组效率,进一步提升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处理水平,以硬核举措打好能源“双控”攻坚战。


  谈志军马鞍山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务中心港航管理科科长 “我们将积极推进绿色清洁能源使用,对全市普货码头的80套港口岸电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并同步启动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提升工作。”谈志军说,中心将依托全省首座船舶专业集中接收站的运营优势,提升船舶水污染物免费接收服务水平;持续完善全链条信息化监管,做到垃圾分类收、污水不入江、扬尘不上天、港区植新绿,为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贡献力量。
  记者 任德玲 邬刚 刘挺 季晨辰 余萍 高文亮 邓婷婷 王永霞 张令琪 慕继平 杨正文 刘小庆 吴衡 高莹 通讯员 徐丹丹 黄文静 冯晓明 张平 姚杰超 周雨童 束晓光 邱雪 周立顺 雍珣 郑欣 王莹 盛凯 吴国全
  编辑:何一旻
  校对: 傅中平
  初审:谷雨 王小明
  审核:阮学义
  终审:杜维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