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家助力催产“高质量鱼宝宝”
2023-02-10 10:21:00 来源: 宁波晚报

筛选催产大黄鱼现场。

2月8日,位于象山县黄避岙乡的大黄鱼繁育基地一片热火朝天,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专家们置身鱼池,努力挑选优质的鱼爸鱼妈进行催产,助其生产“高质量鱼宝宝”。

据悉,这是今年大黄鱼育种基地首次催产,当天从800多条大黄鱼中筛选出最优的200多条进行催产,预计将繁育鱼苗200多万尾。

大黄鱼产“牛娃”,忙煞水产专家

当天上午9点,大黄鱼繁育基地,繁育房许多水产专家身着防水服,正紧张地在池里池外忙活着。鱼池里,硕大的成年大黄鱼成群结队游来游去,十分活泼,它们正是等待繁育的“种子选手”。

这些“种子选手”都是水产专家两年前精心培育出来的,每一条身上都打入了芯片。专家任意抓取一条大黄鱼,用仪器一贴到鱼身,该鱼的身份信息便会自动显示。

“给大黄鱼打入芯片,有助于后期精准繁育。”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水产技术推广科科长沈伟良说,这些“种子选手”有的是超级雄鱼,有的是新品种鱼,有的是耐低氧鱼等,各有特色,可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

工作人员有的在池里挑选大黄鱼,有的在池边负责统计记录。挑选出来的大黄鱼马上注射催产针,随后放入指定繁育池。

每个繁育池会放入近百条待产大黄鱼,雌雄比例约为3:1,在繁育池里的大黄鱼还是要经过一段“相亲”的过程,不过时间不长,一般两天时间就能交配产卵,再经历36小时左右孵出鱼苗。一般一对大黄鱼,一次能产出五六万尾小鱼苗。

“催产是鱼苗繁育前的首要工作,我们需要一天内完成,使繁育时间同步,便于日后统一饲养管理。”沈伟良说,当天他们十多名工作人员从早上6点多便开始工作,忙得连中饭也顾不上吃。

总共选出“种子选手”282条

当天专家们总共选出“种子选手”282条,其中全雄大黄鱼繁育亲鱼108条、新品种大黄鱼繁育亲鱼146条、耐低氧大黄鱼繁育亲鱼28条。

负责养殖大黄鱼培育技术研究的在读博士丁杰介绍,此次繁育主要包括三个品系:一是全雄大黄鱼,因为雄性大黄鱼体形优美、肉质美味,特别受市场欢迎,价格也比雌性大黄鱼高。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进行多年技术攻关,通过成功培育出YY染色体的超级雄鱼,与XX染色体雌鱼交配,达到产出全雄大黄鱼的目的,该技术已于去年验收成功,已完全满足商业化应用。据了解,这次也是宁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雄大黄鱼催产。

二是新品种“甬岱1号”大黄鱼,它是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获得的正常雌雄大黄鱼新品种,其体形修长、生长快。生长快的大黄鱼个头也大,具有更高的产量与产值。

三是耐低氧大黄鱼,这一品系大黄鱼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强,身体抵抗力好,生长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优质大黄鱼对养殖户来说是一大利好,能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

科技助力养殖大黄鱼精品化发展

“我们基地大概每年进行1-2次大黄鱼催产繁育,在技术上正不断发展。”大黄鱼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吴雄飞研究员表示,从野生大黄鱼濒临灭绝,到成功实现大黄鱼养殖,再到品种和技术的迭代升级,宁波的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数十年的努力和付出。

近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培育和研发了越来越多的优质大黄鱼品系和养殖技术。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岱衢族大黄鱼养殖产业提升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2021年获得了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又获得第六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目前宁波养殖大黄鱼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养殖大黄鱼基因组育种、性控技术。科技赋能带动了农户大黄鱼养殖产业,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使越来越多的市民能享受到大黄鱼的美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