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4.3% !2022扬州地区生产总值达7104.98亿元
2023-03-23 10:21:00 来源: 扬州网

昨日,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初步核算,2022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4.98亿元,增长4.3%。

市场主体、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57296人CPI上涨2.2%

去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4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含分支机构)3.14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8.28万户,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01户。全市实有市场主体69.41万户,同比增长11.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29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200人,完成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2.13万人次,创业带动就业52665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2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达标,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3%,非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2%。

农业、工业、建筑业  先进制造业产值增13.9%用电量增8.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84.95万亩,同比增长0.3%;全年粮食亩产497.1公斤,同比下降0.1%;全年粮食总产287.62万吨,同比增长0.2%。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5.68万吨,同比下降3.7%。禽蛋产量7.71万吨,同比增长2.8%。牛奶总产量2.22万吨,同比下降7.1%。水产品总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1.8%。

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7.23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6.2%,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

全市3550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7%,其中轻工业增长8.2%,重工业增长8.9%。按门类分,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0.4%,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增长20.9%,集体工业下降0.9%,股份制工业增长11.4%,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下降3.5%。

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13.9%,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66.7%。分产业看,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2.6%,食品产业增长11.3%,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增长21.3%,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增长34.7%,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增长3.7%,高端装备产业增长5.8%,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增长7.6%,电子信息产业增长10.6%,航空产业下降28.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1%,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3.9%、4.2%。

全社会用电量313.61亿千瓦时,增长8.2%。

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258.3亿元,同比增长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00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

投资、进出口、外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10%进出口增13.9%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9%。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01.1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出口870.8亿元,同比增长22.3%;进口230.4亿元,同比下降9.6%。从进出口主体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进出口585.1亿元和184亿元,分别增长22.7%和3.1%,占我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69.8%;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32.1亿元,同比增长6.5%,占比30.2%。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876.7亿元,同比增长14.7%,占比79.6%;加工贸易进出口185.8亿元,同比增长19.7%,占比16.9%。从重点市场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28.8亿元,同比增长23.4%;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277.8亿元,同比增长1.6%。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从产业分布看,制造业利用外资4.8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3.92亿美元,同比增长387.6%。从新批项目看,全市新设外资项目107个,新增协议外资28.74亿美元。

全市完成对外投资总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47.2%。从业务板块看,新批对外投资项目2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89.8%;对外直接投资额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06.9%;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完成营业额2.15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对外输出劳务人员实际收入4243万美元,同比增长8.7%。

交通、通讯、旅游  全年国内外游客5066.27万人次

全市货运总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完成1.8亿吨和717.9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8.3%、16.8%;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完成571.23万人和2.53亿人公里;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0.92万标箱。扬泰国际机场新开通一个国内通航点,累计开通通航点64个,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39.4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0.88万吨。

全市新增汽车73432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09.2万辆,增长5.2%,全市机动车驾驶人总数169.6万人。

全市邮政通讯业务收入105.1亿元,增长13.1%;邮政业务收入43.25亿元,增长13%。年末电话用户630.3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550.88万户,增长5.3%。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41.98万户,增长11.3%。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66.27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人数5065.3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85.37亿元。

财政、科技、教育  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2家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49亿元,下降5.4%。个人所得税12.65亿元,增长16.7%。全市完成专利授权量2321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543件。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2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2%。

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1万人,在校生12.72万人,毕业生3.23万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0.47万人,在校生1.44万人,毕业生0.3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全市小学在校生23.17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7.4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384所,比上年增加6所;在园幼儿10.32万人,比上年减少0.64万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9%以上。

文化、体育、卫生  城市书房63家步道90多公里

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8个,国有登记注册博物馆17个,电影院70家,建成开放城市书房63家。

全市新建(改建)体育设施497处,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率达97%;推动全市6家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提供低免开放服务近70万人次;全市建成健身步道90多公里、生态体育公园7个。

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926个,其中医院9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7438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0123张。

城乡建设、生态环境  改造老旧小区164个PM2.5下降3.9%

全市新增城市道路57.28公里。江平快速路、运河快速路、江广快速路、润扬快速路全线贯通,城市快速内环全面形成。改造老旧小区164个,棚户区改造新开工8822套(户),基本建成9120套(户),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开工3843套(间),基本建成3149套(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万吨/日,新建(改建)污水管网183公里。新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4个。

全市PM2.5年均浓度31.9微克/立方米,下降3.9%;空气优良天数277天,空气优良率达75.9%,首次实现有监测记录以来全年消除重污染天。

人口、收入、社保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6%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48.46万人,比上年下降0.7%。年末常住人口458.29万人,比上年增长0.1%。城镇地区常住人口330.01万人,增加3.12万人;乡村地区常住人口128.28万人,减少2.53万人。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28元,同比增长6%;人均消费支出27581元,同比增长5.7%。分项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73元,同比增长5.4%;人均消费支出30888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32元,同比增长7.2%;人均消费支出21786元,同比增长8.7%。

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23.35万人、426.5万人、80.2万人、99.29万人和9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205元提高到210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50元。全市城乡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到770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35万人次0.98亿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