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守护好一江碧水
2023-06-06 09:00:00 来源: 攀枝花日报

6月2日,生态环境厅发布《2022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四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为“良”,水环境质量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

去年四川紧抓流域治理攻坚,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禁渔”五项行动。全省开工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1814个,新(改)建污水管网8546公里,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130平方公里。数据显示,去年全省537个河湖评价健康率达90%以上;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9.5%,无V类、劣V类水体,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

近年来,我市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强化部门协作、流域治理为突破口,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做大做活“水文章”,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让人们逐步享受到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生态环境和亲水近水的宜居生活。

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

在东区小沙坝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每天有3万余吨经过处理的水从这里流出,汇入金沙江。“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各项污染物浓度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小沙坝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说。

水污染防治是水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重点。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生态优先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全力抓好城市、工业、农村水污染防治,保护好一江碧水。

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方面,自“十三五”以来,攀枝花市累计投资26.5亿元,新(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8座,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达到27座,年生活污水处理量增幅达60.68%;新(改扩)建污水管网700余公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大幅提升,实现城市、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工业污水治理是需要直面的难点。我市先后投入约6亿元,建成投用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等5座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处置并达标排放。

攀枝花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取缔“十小”企业近百家,整治“散乱污”企业500多家,督促“三磷”企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在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2018年至今,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和带动,全市230个行政村中已有202个行政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87.83%。同时,全市85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达100%。

纵深推进水资源保护

电话会商、会议会商、实地检查会商……生态环境部门统筹建立水生态环境质量会商机制,定期组织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承担污水防治职责的部门会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合管控,已成为我市深化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常态。

近年来,我市分别与凉山州和云南省楚雄州、丽江市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信息共享、共商共治,为同频共振、同心融合、同向发力保护好水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人防、技防协作发力,让攀枝花的水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截至2022年底,我市在流经境内的金沙江、安宁河、雅砻江3条河流的重点断面上已建成9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设置243个手工监测点位,配置619台(套)河湖视频监控和预警设备,并在全市水环境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布置了102套重点污染物在线监控设施,实现了主要流域、重要区域、重点排口、饮用水水源地等监控全覆盖。

依托水质自动站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系统,通过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建立起全市水质管控数据库,编织成水质“数据网”,借助数据科学研判污水来源,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污水精准管控。

“以前巡河全靠人一步一步地边走边看,现在有了无人机,人去不了的地方也看得清清楚楚,哪个地方有问题一目了然。”西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全国最美民间河湖卫士”李明法说。

近年来,我市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环境监管执法手段,建立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预警、核查、处置”执法监管全程跟踪督办的高效能、信息化、全覆盖长效机制,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实现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监控无死角。2022年,全市共立案涉水环境案件5件,行政处罚95.1万元,刑事移送1件。

持续涵养水生态环境

今年春节,无人机拍摄的米易县城南湿地公园水秀景美、碧波荡漾,人们在占地226亩的公园内游玩,仿佛置身画中。

为了让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我市将生态修复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始终坚持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让青山绿水与蓝天白云相得益彰。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4亿元,打造滨河景观长廊、沿河健身绿道30公里,着力提升城市“水景观”。

“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水土保持专项资金1亿余元,实施水土保持项目18个,统筹矿山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林业生态修复等,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41.99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23.68平方公里,减少率达7.6%。

仅2022年,全市共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治理2040亩,完成营造林20.8万亩、退化林修复1.8万亩、封山育林3.8万亩、全民义务植树220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38%。

未来,攀枝花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认真落实河(湖、库)长制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规定,聚焦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大力实施友好生态环境建设五年行动和大规模绿化全攀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上下游协作共治等工作,持续擦亮生态底色。(记者陈愉)

审核: 杨璐宇责任编辑: 伍家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