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巴士”酝酿8年终上路
2016-08-04 14:36:00 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2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中巴士”——巴铁1号试验车,在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开始启动综合试验,包括刹车距离、摩擦系数、耗电等,检验车和路、人和车的关系。

  拥有多项专利

  巴铁采用轨道行驶方式,外形与地铁或城铁列车相似,它横跨两个车道,分上下两层,上层载客,下层镂空,像巴士和地铁的结合体,所以叫“巴铁”。

  近月来,有关巴铁的话题一直不断。7月3日,“巴铁1号”模型车车身竣工仪式在常州举行。巴铁科技董事长白志明说,这标志着巴铁项目从理论走到了实践。 今年5月,在第十九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巴铁惊艳亮相引来不少关注,当时媒体评价:“节能缓堵的巴铁具有地铁一样的大运力,还能像巴士一样在地面上运行。”

  白志明表示,巴铁一次可以搭载1200名乘客,功能和地铁一样,成本不到地铁的五分之一,一年就可以建设完成。

  据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官网介绍:巴铁具有“成本低、建设施工周期短”、“减少空气污染及碳排放”、“高效率、载客量大”、“减少拥堵立竿见影”等核心优势。同时,巴铁还拥有多项发明技术,并已申请国家专利。目前,已与尼日利亚、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印尼、阿根廷等国家签订意向协议。

  项目曾一度搁浅

  事实上,早在2010年,巴铁项目总工程师宋有洲就曾带着他的“立体快巴”公开亮相,但此后6年,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鲜有露面。据媒体报道,2011年初,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曾询问“立体快巴”的项目进展情况。有关负责人表示:“‘立体快巴’仅仅是研究性项目,没有这回事”。

  而对于项目暂时搁浅的原因,宋有洲当时也有回应,一方面是“立体快巴”还未造出样车,未能启动试验段的调试和运营,相关部门对项目仍有顾虑。另一方面是国内对于新发明的接受过程还需一定时间。

  这位被誉为“民间科学家”的宋有洲,并不讳言自己只有小学文化学历。他曾自述,自己早年曾经当过兵团战士,采过矿,做过木工,后来一直做生意,涉足过烟酒批发、水暖建材和饭店等多个领域。

  2008年底,宋有洲突发奇想,萌生了如何利用城市道路上层空间治堵的想法,半年后一个名为“宽体高架电车”的发明诞生,并申报了国家专利,这就是巴铁的前身。

  综合新华社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