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昨召开 阮成发作主题报告
2016-08-09 09:24:00 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昨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体(扩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指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我们的长期奋斗目标,需要几代人的接续努力。‘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在这一目标指引下,全力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成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奠定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打造经济升级版

  大力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强化新的发展动力,重点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创新能力、市场主体“四个倍增”,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结构升级和动力升级。

  经济升级版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打造城市升级版

  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前瞻思维、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功能、增特色,持续推进城市功能、品质升级。

  城市升级版

  着力增强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打造民生升级版

  要适应信息时代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要求,着力改革创新,深入实施民生托底、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等“三大计划”,推动实现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升级。

  民生升级版

  ·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

  一、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结构

  一、强化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不断提升城市综合规划水平

  ·重点任务·

  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70%,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国内重要的生命健康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1、积极打造创新型企业集聚共生集群。到2020年,培育集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以上,其中5家进入国内500强行列。

  2、积极构建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协同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点聚焦《武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所布局的14个“产业—创新链”,加快培育引进一批领军企业,实施一批龙头项目,超前布局一批前沿领域,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加快壮大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集群。要全面推动“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力争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

  4、加快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新空间。未来5年,我们要以空间的扩展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倍增,力争改造或新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园区200平方公里。

  关键是突出三个导向:1、突出底线思维导向;2、突出城市功能导向;3、突出特色导向。不断提升城市综合规划水平,努力构建功能相容、尺度适宜、安全安静、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体系。

  一、民生托底重在精准

  1、大力推进“互联网+民生社会保障”,在实施基础教育、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就业服务、保障性安居等“六大提升工程”中,加快建立统一的民生大数据平台。

  2、加快完善“云端武汉·市民”客户端,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路;尽快推出“市民卡”,真正做到一卡在手,办事无忧、生活便捷。

  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实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

  二、强化连通性、集成性,加快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1、强化枢纽功能,加快推进“米”字型高铁网、长江“645”航道、天河机场三期、阳逻三期等建设,努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2、提升联运能力,集中规划建设多式联运核心区,加快构建集成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努力建设内陆多式联运中心。

  三、强化高标准、高品质,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以高标准引领高品质发展,形成支撑城市百年发展的“武汉标准”体系。

  2、谋划实施一批百年工程,力争到2020年形成若干综合规划、集成建设示范区域。

  1、大力引进国内外领军企业或社会资本,在汉投资兴办中高端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以及国际社区。

  2、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拿出最适宜的空间,推动中高端公共服务集聚发展。

  二、创新中高端公共服务供给重在开放

  二、提升产业创新国际化水平,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聚焦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前沿领域,加强与世界一流产业科学家、领军企业、投资人进行战略合作,加快构建市场、社会、政府有效协同的创新治理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

  1、大规模集聚创新资本。力争到2020年,各类基金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7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接近世界主要创新型城市的水平。

  2、超常规发展产业创新平台载体。力争到2020年,组建10家世界级产业研发机构、50家新型研发机构,集聚200家一流企业研发中心,创建1-2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3、致力于建设世界著名“大学之城”。支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力争创建1-2家国家实验室,支持更多国家大科学装置、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落户武汉。

  4、全力集聚产业创新人才。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引进10名世界级战略科学家、产业科学家,集聚1000名产业领军人才、100名知名创业投资人。

  5、努力营造最优创新环境。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培育科学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探索创新信息时代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四、强化价值引领和空间支撑,不断增强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文明城市提升、重大文化赛事培育、媒体融合发展、武汉作品锻造、城市形象塑造等五大工程。

  2、抓好“一核两带”文化功能集聚区建设,规划建设历史风俗风貌展示区、演艺区、时尚创意区、大学之城核心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功能单元,策划实施琴台中央文化艺术中心、城市纪念馆、自然博物馆等一批功能性项目。

  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重在重构

  1、加快职能重构,推动基层职能由抓招商、抓项目,向服务经济、服务民生转变,推动街道成为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中枢。

  2、加快机制重构,探索建立“眼睛向下”的服务管理机制,推行“下考评上”、“街道考评区直”,逐步实现“向上对口”与“向下服务”的有机统一。

  3、加快主体重构,加强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形成政府、社会、居民良性互动的社会共治强大合力。

  五、强化对外通达和交往能力,加快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谋划建设中国中部地区对外交往中心、面向世界的内陆开放高地

  1、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力争国际铁、水、空航线班列数量及吞吐能力尽快实现翻番。

  2、加快构建对外交往功能平台。积极申报建设自贸区,不断提升口岸功能;加快建设外国领事馆区,争取更多外国领事馆、国际组织、商会等机构落户武汉;积极策划举办更多世界性重大活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