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不降反增?
2014-03-11 13:58:22 来源:汉网

卢馨统计了83个中央部门(委)2013年三公经费的公布情况。她指出,有59个部门的预算数大于2012年的预算执行数,而在三公经费增加100万以上的部门当中,只有22个部门对增加部分进行了简单说明,有19个部门没有进行任何说明。(3月10日《新快报》)

在去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发出了“本届政府内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最强音,并要求“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一年时间过去了,根据人大代表的统计,在83个中央部门中,却有59个部门没给总理“面子”:不降反增的部门超过七成。

自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政策执行以来,全国各地纷纷走上了遏制“三公”的路子,也传出了不少佳绩。以广东为例, 2013年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经费同比下降13.2%,公务接待经费同比下降14.6%,因公出国(境)经费同比下降25.4%。在一片“三公”经费下降口号与成绩声中,83个中央部门里,超过七成的部门不但没有带好头,反而走在了地方政府的后面。如此背道而驰的只增不减,究竟缘由何在?

“只有22个部门对增加部分进行了简单说明,有19个部门没有进行任何说明”。这是在不达标成绩公布之后41个部门的反应态度,似乎也暗示了症结所在。在每一项“三公”消费之前,一些中央部门是如何履行审批程序的,这些尚且难以得知。而在“三公”经费超标之后,也不给一个清楚明白的交代,对公众来说,可算是从头至尾都被蒙在了鼓里。如此一般的不公开、不透明,怎能完成“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目标?

前不久,国务院各部门亮出“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开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割自己的肉”之举,迈出了应对行政审批“长征”的坚实一步,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有了最好发挥的机会,此举自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称赞。公开化、透明化的处理措施,何尝不是给“三公”作了一个示范?

要真正做到“三公”的公开透明,更需细化对待。一些部门在公开透明要求之下敷衍了事,只公布经费总数等粗略数目,对人均数、具体花费项目等情况仍不“见光”,让公众的知情监督权难以发挥。既要公布,就要细化到每一项,要让公众知道: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什么、花了多少,如此精确到“人头”,谁还会担心“三公”经费不会减少呢?(冬月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