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学习焦裕禄什么?
2014-03-18 15:02:24 来源:汉网

春暖花开时节,中原大地充满生机。习近平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2009年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3月18日   新华网)

印象中的兰考,曾是黄沙漫天,黄河屡屡决口改道的地方,在那种普遍恶劣的环境下,群众无疑是最苦的,焦裕禄同志是带着使命来的,在这生命有限的时间里,他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最后的一份心力交给了党的事业,交给了睁着盼着期待改变兰考人民,在兰考大地上他带领人民战风斗沙475天,不说县貌民风改变有多大,更大的是留下了这里党员干部同人民心连心、手把手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一段佳话,一种精神,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焦裕禄精神影响了一代人。我们要看焦裕禄是怎么做的,对照自己,见贤思齐。”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学习焦裕禄身上的那种廉洁奉公的意识。焦裕禄的长子焦国庆回忆到,六七十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一般人们最奢侈的活动也就是周末去电影院或戏院中看一场电影听一场戏,作为焦裕禄的子女们也是如此。有一次去电影院里去看戏,但由于人太多,去的又晚,根本无法买到票,有人认出这是县委书记的孩子,就偷偷地放他们溜了进去,孩子的心理都是爱炫耀的,回到家中,脸上的喜悦怎能抹去,被干了一天工作回家的焦裕禄发现后,一通狠骂总是避免不了的,但更重要的是焦裕禄让孩子带着钱立即到戏院补足了票款,还空了心理上的债,干部子弟岂能搞特殊?据说,为此,县委还专门下发了一个通知,干部一律不准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及子弟“看白戏”,点滴小事更能体现不沾公家一丝便宜的廉洁奉公意识,这种精神行在当下,仍为当今党员干部的一个必要标尺。
学习焦裕禄骨子里流淌的勤政为民精神。有一种东西虽然短暂存在,但他的精神注定会化为永恒。的确,生命虽然有限,但迸发出的精神潜力无限,焦裕禄,在兰考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的475个日日夜夜,面对极其残酷的自然灾难,焦裕禄总是身先士卒,总是排在第一线,走村进户,听取群众心声,及时了解疾苦,无论走到哪里,不论对象是谁,他都能做到不搞形式,不摆架子,随时都能跟群众说到一起,同群众保持密切关系。有群众回忆焦裕禄,他总是喜欢走在第一线,在那个狂沙乱飞、洪灾肆虐的兰考,他带领干部群众探流沙动向、堵洪水,始终坚持最后,不喊苦不说累,完成了一个有一个艰难繁杂的民生工程,也正是这种不讲困难,不计条件的无私付出,感动了一批又一批兰考党员干部群众,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默默地建设着新兰考。

学习焦裕禄身上那股敢于担当的干劲。一名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担当,如烂泥扶不上墙,见风雨就散,这种干部怎能担得起人民新期待,党和政府的重托?焦裕禄从好位置被调入了一个全地区最贫困的县,无论是干部面貌还是县域的地理环境都十分差强人意,但他始终坚持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担当”,带着那种“不破黄沙马革裹尸”的超人豪气走马上任。475个日日夜夜,虽然短暂,但他严格要求自己,用自身做榜样,引导着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内在变化,凝聚了党员干部的无穷干劲和活力,团结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一举扭转了那个贫乏时代的贫困兰考的本来面貌。在群众路线深入开展之机,焦裕禄的精神更是化为了一种长足的动力,紧密连接着无数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心。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和平年代、繁荣时期,更容易出现党员干部思想的裂变,那种战争年代和生产建设时期的党员干部本色已经在某些地方、某些人身上逐渐被腐蚀,他们变得自高自大,拥权自重,面对金钱毫无退缩,对待群众毫无感情,就这样,失去了人民的信任,让群众感觉到寒心,焦裕禄精神犹如一面明镜,时刻提醒那些问题党员干部,为官一任,务必要造福一方。如若事事考虑吃苦在后,享受在前,怎能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怎能担得起共圆中国梦的新期待。(文/孙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