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力有余而心不足”的事
2016-08-10 09:00:00 来源:新华网

    最近,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有微博爆料,称河南省商丘市一街道两边的树根被水泥浇灌,目的竟然是抑制空气浮尘。这样的消息发出,顿时引来不少网友的“吐槽”。尽管当晚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该事情引起商丘市梁园区高度重视,并连夜奋战彻底整改”,有关工作人员亦回应称此举系为整治大气污染而改造原未经硬化的路面,为赶工期而先整体铺上水泥,待24小时凝固之后再将树根切割出来,但无论如何,都是在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扼住树木的“呼吸”,让人感到的是一种暴力与愚钝。如此治理,看似能抑浮尘,但树木的生命呢,可曾考虑?

    想起另一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有一年某省一县民政局强迫五保户住敬老院,称不住不发补贴。原来是该县办了不少敬老院,却因各种原因有所闲置。为提高入住率,便给各乡镇下达死命令,必须把各乡镇的五保老人都送进敬老院。问题是,当地不少老人并不希望住进去。这种不尊重老人意愿的简单生硬做法,与上述用水泥封树的根部以抑浮尘的做法,何其相似。如此“好心办坏事”的背后,用的都是同一种思维模式,即只求以己之力强加于彼,而不问是否合适得当。简言之就是“力有余而心不足”,甚至是用力不用心。

    《庄子》中有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十分有名,讲的是一个厨师解剖牛的手法神乎其技。问其缘由,庖丁则解释说他解剖牛用的并非技术,而是道。他一开始解剖牛时,看到的也只是头牛,三年之后学得多了,眼睛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头牛,而是牛的筋骨脉络,刀子顺着牛的筋骨缝隙游走。现实生活中,持有“刀子”的人似乎不少,但是面对一件事,某些人或部门只能看到一头“大牛”,只好胡乱料理,不仅事情做得不好,反而弄了自己一身不是。而能看到这“牛”的筋骨脉络,深入本质者,才能得其做事之“道”,既用力更用心。

    “解牛”归“解牛”,毕竟熟能生巧。我们办任何事情,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办事机构,均需从前事中汲取经验教训,面对做过的只见“牛”而不见其“筋骨”的事情进行反省与弥补,而不能弃置一旁不予省思。前阵子火热一时的“禁摩限电”在深圳展开,但由于“突击”力度之强,让很多快递、外卖小哥受了不少罪。其初心是极好的,但却无法得到大众短时间内的支持。面对大家的“吐槽”,深圳有关部门没有逃避,而是很快召开了发布会,对此事正面给予了答复。在现代治理环境下,尽管我们希望少些“力有余而心不足”的事,但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并微调决策亦是务实之举。(陈之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