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线”,怎样做到退职“不褪色”?
2017-02-15 09:13:50 来源:汉网

每逢地方换届,总会有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有的同志调动工作岗位,也有一些同志因身体、年龄等原因离开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多数领导干部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能够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但现实中,也有少数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职务变动,退居“二线”后心态失衡,出现消极、抵触情绪,甚至违反组织纪律。(02月14日,人民日报 )

2016年,全国市、县、乡三级换届,牵动了广大人民的高度关注关心。但有少数的干部心理纷繁复杂、焦躁不安,害怕被退居“二线”,有“船到码头车到站”“做最后的安排”“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坐等观望”等等错误想法,以至于工作停滞不前、拖沓懒散、消极应付,甚至碰触底线,最终晚节不保,成为笑谈。

笔者甚是觉得惋惜,这些退居“二线”的干部,曾经意气风发、摸爬滚打,是各条工作战线上的佼佼者,我们的党和人民付出高昂的成本,把他们培养成为党的领导干部,但晚节不保,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在于思想和价值观念出了问题,心理失衡。退居“二线”干部,必须做到退职“不褪色”。

怎样做到退职“不褪色”?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新陈代谢就会走向死亡。同样,党的事业和干部培养也要薪火相传、新老交替,要引导干部正确对待退居“二线”的问题,抱有一颗平常心。其次,要强调纪律。退居“二线”不代表退休,不退休自然要按照一名干部的要求约束自己,准守工作纪律、履行工作职责,接受纪律约束。再次,要善于使用。退居“二线”不是“赋闲”,不能当“自由人”,要创造条件,引导退居“二线”的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搞好“传帮带”,搞好调查研究,为事业发展培养干部、建言献策。

进入2017年,全国市、县、乡三级换届已全面完成,各级班子如何平稳过渡,笔者认为,搞好退居“二线”干部的“接力棒”交接和安置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静看喧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